河南省南召县:小朱砂“映红”富民路
11月23日,在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镇柏林庵村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打磨着各式朱砂工艺品。这生动的场景,正是该镇通过发展朱砂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复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
近年来,南河店镇重点推进朱砂文化产业的商品研发与销售,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工艺企业。该镇以“强村富民”为抓手,坚持党委统筹、村企联建的发展思路,通过盘活各类资源资产,为产业发展开辟空间。柏林庵村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将村内闲置的校舍租借给企业,使闲置资源变身“致富车间”,形成了工农互促、共同发展的创业就业体系。
在河南福辰朱砂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区内,琳琅满目的朱砂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从精心雕刻的各类饰品到风格各异的朱砂画作,每一件产品都闪耀着独特的光泽。工人们正在仔细打包这些工艺品,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第四季度我们的朱砂订单正在紧急生产中”公司仓库负责人王怡博说,“这批订单将做成吊坠、福牌等首饰工艺品,发往北京、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的代理商、线上商户和加盟店。”
这家集产品检测、研发、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标准化朱砂工艺品生产企业,在2022年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技术革新后,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企业生产的朱砂工艺品已扩展到6大类9000多个品种,先后研发出30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我们通过挖掘朱砂的文化内涵,丰富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使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把文化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打开销售市场的金钥匙。”该公司总经理张再一表示,“我们将在提升产品质量、持续创新的同时,开发工艺与文化相结合的编织产品,并设计更现代、新颖的款式,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
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上。南河店镇通过灵活的就业方式和定向招工等措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尤其帮助了许多脱贫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我家住在厂车间附近,走路几分钟就到,”正在打磨朱砂吊坠的工人杨丽笑着说,“厂里实行计件工资,熟练后一天可以出五六百件,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很不错!”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让村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获得稳定收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农带工的良性循环。
据柏林庵村党支部书记王大闯介绍,福辰朱砂公司去年朱砂半成品加工产量达60余吨,净利润100万元,年均缴税7.38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15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4.5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产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
南河店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为基、村企联动、多方共赢”的发展路径,积极引导村内人才、外出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在村内发展特色产业、兴办多种形式的加工车间,努力为群众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王修文 王璐)
关键词:


破解数据流通难题,北电数智以可信数据实践推动AI行业..
封顶启新程 三峡水利智慧展示馆将成水利文化“新窗口..
暖心守护古城冬日出行哈啰单车为西安市民加装"防风盔..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