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 AI赋能助力数智农耕
11月25日,在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示范农田里,荣冠农业种植公司李洼基地经理翟连基站在绿意盎然的麦田里,欣喜地查看晚播小麦的长势。
“今年晚播小麦能长得这么好,全靠慧耕耘作物种植大模型的精准指导!”翟连基感慨道,“这个大模型就是我们小麦种植的‘全能管家’,让种地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今年9-10月份的连阴雨天,严重影响了邓州地区的玉米收获和冬小麦播种。关键时刻,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启用了经过本地化验证的南京农业大学慧耕耘团队开发的智慧农作大模型,为冬小麦的适时整地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8类农业指标——土壤墒情、作物长势、虫情动态、气象参数等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这套“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多光谱无人机和100多个地面传感器,实现了对农田的立体化监测,初步形成了土壤监测精准化、病虫监测智能化、遥感监测科学化的智慧农业新格局。
数据驱动,精准把脉邓州农情。“不同于通用AI,我们的大模型是专为邓州农业‘量身定制’的专家系统。”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负责人李占介绍,自2022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通过集成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和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据统计,使用该系统的农田每亩年节水15%-20%、节肥20%-30%,增产超100斤。
“我们联合南农大学生团队在试验田采集了上万组玉米、小麦表型数据,让大模型真正吃透了邓州本地的水土特性。”该市文渠镇党委书记黄鑫补充道,“比如针对困扰我们多年的砂姜黑土黏重低产问题,模型现在能自动生成‘深耕+秸秆还田+菌剂施用’的定制方案,这个智能方案比传统经验种植亩均节本增效500元以上。”
智能决策,全链条指导农事操作。据了解,邓州市自2024年引进南京农业大学开发的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进行本地化运用,2025年开始部署慧耕耘农业大模型并推进大田验证。这个作为河南省首个县域级综合农业大数据平台核心模块的系统,已成为邓州市农田管理的“全能管家”。
“这个大模型结合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采集的土壤、气候等数据,精准预测适宜的耕作时机和播种期。”翟连基指着手机上的大模型建议说,“它还会推荐弱春性、耐湿、抗逆、高产等针对性品种,并通过土壤数据动态计算养分需求,每亩能省化肥成本30-50元。”
如今在邓州,慧耕耘AI大模型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人海战术”到“科技助力”的转型升级,让传统农业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为粮食稳产丰收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陈双阳 盛志国)
关键词:


破解数据流通难题,北电数智以可信数据实践推动AI行业..
封顶启新程 三峡水利智慧展示馆将成水利文化“新窗口..
暖心守护古城冬日出行哈啰单车为西安市民加装"防风盔..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