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生姜丰收喜心头 产业发展有奔头
11月10日,河南省内乡县大桥乡程岗村的生姜迎来收获季,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连片姜田在暖阳下泛着绿色的光泽,村民们将长长的钢叉插入姜穴附近,用力向下蹬了蹬,再将叉柄往下一压,小心翼翼拨开湿润泥土,一串串饱满肥硕的黄澄澄姜块便“破土而出”,紧密相连的姜体散发着清新泥土芬芳与浓郁姜香,提神又怡人。
“你瞧这生姜,个头大、品相好,掰开辛香味扑鼻,今年准能卖个好价钱。”正在采收的村民脸上满是喜悦,将新鲜生姜在身后整齐码放。基地里,村民们分工明确、热火朝天,不时传来赞许声:“这生姜长得真不赖,一株株都饱满厚实,看着就喜欢人。”
这份丰收底气,源于科学种植与模式创新。基地负责人张克涛介绍,他2023年尝试在猕猴桃林下套种了10亩生姜,当年亩纯收益增加1.7万元,2024年又套种了20亩,经过两年试验种植,产量、效益都算满意。今年除了林下套种外,又采用了“小拱棚+遮阳网”大田种植模式30亩。
丰收背后离不开全方位保障。从春季播种的地膜覆盖、温湿度精准调控,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内乡县农业农村局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巧。
“多亏技术员指导,生姜长得壮、病虫害少,品质上去了,收购商抢着要。”张克涛话语里满是感激。
目前,张克涛利用一个山坡的有利地形,建立了一个生姜储藏窖。“种姜必须有姜窖,市场行情不好时就先保存起来,价格好了再出货。生姜价格变幅较大,种植好是基础,卖价高才是关键。”
生姜产业不仅让土地增值,更让村民增收。“在家门口基地干活,平时每天能挣70块钱,采收季忙起来能拿10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脱贫户罗红云一边剪着生姜的茎叶一边说。如今,村里有3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年均务工收入能增加1万多元。
内乡县经济作物中心主任唐金波透露,下一步,内乡县计划引进生姜深加工项目,开发姜粉、姜糖等产品,延长产业链,让“小生姜”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赵花周)
关键词:


极狐驭码 x MiniMax M2 为码而生 - 极狐驭码全面适配 ..
锚定新坐标、八赴进博会,破解百年松下在中国的AI战略..
松下进博启示录:一份“技术范式”的创新答卷..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