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多元平台,携手共护海陆交汇的生命纽带
作者:张黎 王彤 陈康
夕阳为深圳湾畔的红树林生态公园轻轻镀上一层暖金色。远处的红树林在微风中摇曳,成群的候鸟掠过水面;游人悠然漫步,林间虫鸣交织,让这片绿洲成为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静谧角落。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4年11月6日,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在深圳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全球首个致力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式启航。一年来,这座植根深圳、面向全球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凝聚国际共识,以务实高效的行动推动红树林保护全球合作,在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共促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心的成立是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说。
国际联动:构建多层次保护合作网络
在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看来,从制度保障到全球协同,中国为红树林保护筑牢根基,也为中心搭建起开放合作的框架。
作为热带、亚热带海岸带的“海岸卫士”和“海洋之肺”,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带着这样的“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中心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成员国稳步增长。
2025年7月,津巴布韦环境、气候与野生生物部部长伊芙琳・恩德洛武代表该国签署《关于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协定》,成为第19个意向成员国;8月,苏丹共和国环境和自然资源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莫娜・阿里博士签署协定,成员国增至20个。
在广泛的国际交流中,中心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同步拓展。
2025年2月,津巴布韦环境、气候和野生生物部部长茜滕比索・尼奥尼率代表团访问中心临时秘书处,围绕红树林和湿地保护、《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筹备展开交流,并进一步了解学习中国小微湿地管理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COP15期间,中心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柬埔寨环境部等多国部门举办主题边会,邀请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加快推进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行动进程”;中心还亮相阿布扎比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通过主题展览向全球300余名代表展示建设历程与成果,为跨国合作搭建新桥梁。
与此同时,中心也注重深耕本土协同合作,与深圳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红树林生态保护、科研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产学研合力。

实践落地:让保护行动看得见、可参与
红树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心成立后,积极将红树林保护从专业领域推向全民行动,让“海陆共生”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聚焦生态修复,中心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区举办“共植红树林守护国际湿地”植树活动,结合“退塘还湿”生态修复理念,通过种植原生红树林植株,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完整性,切实提升湿地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的生态功能。
在公众科普与参与层面,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搭建起沟通桥梁。2025年1月17日,一场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主题展开幕,展览以“海陆共生:高密度城市的红树林生态”为主题,通过图文展板与现场解读,展示深圳在红树林保护修复中的创新实践,来自巴基斯坦、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专家还通过“国际红树林沙龙”交流科研经验。
于2025年11月5日至6日在深圳园博园举办的“美美与共—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更精心打造五大沉浸式主题展区——碳联盟・成员国主题区展现全球保护成果、芯生代・科创赋能区呈现科技护林手段、创视界・VR互动区打造水下秘境体验、食光里・食趣空间提供生态轻食、乐影滩演艺秀场上演亲子泡泡秀与LiveBand演出,同时设置“森活集——生态人文艺术市集”,通过科普教具展示、生态文创展出、自然摄影分享,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这些举措将红树林保护从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表示。
经验共享:为全球保护注入专业力量
从知识传递到技术输出,中心通过系统化培训,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全球红树林保护的“通用工具”。
2025年,中心先后举办两期国际研讨班,为成员国培养专业保护人才。首期红树林保护修复研讨班在深圳开班,来自中国、柬埔寨、马达加斯加的政府官员参与,课程涵盖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多边环境公约履行、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行动计划、蓝碳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学员还赴广西红树林保护区实地考察中国修复技术。第二期研讨班联合“中国(深圳)湿地教育CEPA研讨会”共同举办,参与国家扩展至6个,多名政府官员学习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米埔红树林保护、生态修复与经济协同发展等专题,实地调研海南红树林保护区与福田国际重要湿地,探索维护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中国将以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平台,深化与各方交流与合作,推动红树林保护的全球联合行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站在成立一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心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深化跨国协作、强化科研支撑、扩大公众参与,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为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巴黎协定》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体育嘉年华+足球赛 ”燃情工体:借体育东风助农产品..
英大财险福建分公司为民办实事之保护消费权益,助力美..
共探“跨境下一站 掘金新蓝海” 12月6日-7日,2026酷..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