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姜田里的“金色希望”
深秋时节,河南省内乡县大桥乡的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田间采收生姜,一株株茎叶挺拔的姜苗下,金黄饱满的生姜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辛香气息。
“今年生姜长势特别好,亩产预计能达到1.5万斤以上。”群丰家庭农场的种植户捧着刚挖出的“胖孩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他身后,村民们正忙着将新采的生姜去泥、整理、装箱,准备运往储存仓库。
在大桥乡生姜种植基地,科技的力量在党组织引领下得到充分展现。乡党委积极推动"党建+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进郑州农科院专家团队,为生姜种植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在党支部的协调下,我们配套建设了智能化滴灌系统,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
技术员正在田间指导农户:"生姜是浅根系作物,要注意'深栽浅培'。姜苗长到20公分时,要用细土培植第一遍;等到长出三四个芽时,再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时要注意不伤根系,厚度控制在3-5厘米。"这样的技术指导场景,在大桥乡的姜田里已成常态。
生姜种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栽种时的选种催芽,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再到采收期的挖掘分拣,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操作。"我在这里负责生姜分级,每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正在工作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
据统计,大桥乡生姜产业已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在采收旺季,临时用工量更是超过百人。群丰家庭农场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除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务工村民人均月收入还能增加2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带动增收。"
近年来,该县着力推动生姜产业多元化发展,在种植环节,重点推广"平顶四号""胖孩姜""狮子头"等优质品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在储存环节,建立准化姜窖采用"沙层覆盖+通风控温"技术,使生姜保鲜期延长至次年春季,实现错峰销售增值。
目前,该县正在推进"内乡生姜"区域品牌建设,已设计统一包装,绿色食品认证也在申请中,还将发展姜茶、姜糖等深加工产品,让"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夕阳西下,满载生姜的货车缓缓驶出田间。这片金色的姜田,不仅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希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君 李建伟)
关键词:


南网通航公司携“拳头产品”亮相2025第三届CATA航空大..
河南镇平:重阳敬老暖人心
中石油携手华为开展AI+生物多样性保护 OECMs保护地智..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