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河南内乡:“五特”经济强县富农

Date:2025-10-30 11:29:13    来源:    作者:   访问:61   

眼下,走进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楼房式猪舍,目之所及是满满的高科技,智能声音采集器、智能饲喂、猪舍里空气密闭循环净化等实现了养猪“吃喝拉撒”一键式管理。

这幕科技感十足的场景,正是河南省内乡县将生猪产业作为对接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支点的生动实践,构建起“政企融合、龙头带动”的产业生态。

“十四五”以来,该县全力支持牧原集团做大做强,吸引牧原生猪供应链企业4000余家,使其成长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年出栏7160万头,带动38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农牧装备之都”。

“链上生金”农民增收。该县着力于让农民在生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受益。产业上游,牧原集团面向广大农民推行10万亩订单农业,采取“企业保价收购+政府监管背书”的模式,让农民从“卖原粮”转向“卖订单”,亩均增收超过300元,让农民获得真正实惠。产业中游,依托牧原及38家配套企业,在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直接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就近就业。产业下游,依托牧原生物实验室及相关合作单位,利用肝素钠提取、蛋白酶研发等高新技术,发展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战新产业,建成后可新增5000多个技术岗位,让农民通过技能提升,进入高附加值环节,获得更高收入。

与此同时,该县创新“供应链金融+风险共担”机制,推出“养殖贷”“设备贷”,政府承担20%风险代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想干不敢干”的问题。目前,全县1.8万脱贫人口,通过生猪产业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以上。

新业态振兴新乡村。该县以工业化、系统化的思维理念,着力构建“1+5+N”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发展果、菌、烟、菜、药等“五特”经济,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跨越,让特色资源变现,农民享受到产品增值。

科技赋能让“特色”成为“优势”,夏馆镇的香菇产业,建成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园,以“集中制棒、智能控温”替代散户种植,“土特产”拿到了进入大市场的“通行证”。林果产业推广“水肥一体化”提高果品甜度,亩产值突破3万元,相关案例被联合国收录。同时发展深加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聚爱优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达8亿元,“郦邑贡菊”入选省品牌强农计划,“琴溪湖绿茶”获“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推动内乡特产从“田间地头”转向“品牌赋能”。

该县坚持以企带农模式,保障农民能参与、有收益。灌涨镇订单蔬菜基地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包销、农户种植”模式。全县改造提升特色林果基地21个,中药材直采基地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02个。内乡连续两年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中被评为“A等”,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旅融合绘就振兴新图景。该县围绕“牧原肉食”“内乡毛华菊”“琴溪湖茶叶”“福瑞滋金钗石斛”“大桥杨沟柑橘”“伏牛山猕猴桃”等本土产品,实现“旅游+农产品”双向赋能;以田园经济为抓手,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和休闲旅游;依托乡村民居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民宿,在湍东镇花园酒溪和七里坪三道河若谷里民宿,看“非遗”展演,赏溪水潺潺,让乡村亮点变成游客驻足“焦点”。吴永涛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