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方案出让”与“拿地即开工”助力开鲁县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领域普遍存在审批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等问题,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到获得施工许可动工建设,往往需要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严重影响了项目落地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影响市场活力的堵点痛点。
开鲁县推行房地产项目“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旨在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审批制度的系统性、重构性改革,打破部门壁垒,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审批服务的提质增效。对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及早落地、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和关键一环。
二、主要做法
1、强化前期策划生成,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合预审机制。在土地出让前组织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水务、文旅等相关审批部门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对拟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产业政策、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文物考古、市政配套等事项进行集中会商和联合指导,形成清晰明确的建设条件和审批要求清单,一次性告知用地单位。二是推行带方案出让。在土地出让前完成地块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定。方案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并作为土地出让附件;竞买人需承诺按审定规划设计方案开发。企业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可同步办理《不动产权证》。
2、优化审批流程重构,变“串联办理”为“并联推进”。
一是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制定统一的申请表单和材料清单。对于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申报材料暂时缺失的项目,经申请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补齐,审批部门可先行予以受理并进行实质性审查。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申请人按要求作出书面承诺后,审批部门可直接作出审批决定。二是实施“并联审批”和“同步审查”。彻底打破以往一环扣一环的串联审批模式。在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缴纳部分土地出让金后,即可同步启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核心环节的申请。各审批部门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共享申报材料,同步开展审核,限时出具审批意见。
3、搭建数字赋能平台,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
一是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强化系统功能,实现从项目生成、立项、报建、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在线办理、信息共享、流程跟踪、限时督办。打通与投资在线平台、多规合一平台、施工图审查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的数据壁垒。二是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全面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电子证照的生成、共享和应用,企业可在线获取、打印、亮证,实现“不见面审批”。
4、健全保障服务体系,变“企业独自办”为“政府帮代办”。一是建立专业帮办代办队伍。设立专职帮办代办员,为有意向申请“拿地即开工”的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前期指导到报审全过程的“一对一”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指导企业准备材料,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工作专班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协同落地,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成效
1、审批效率大幅提升,项目落地显著提速。通过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和容缺受理,项目从拿地到获取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6个月甚至更长,压缩至最短5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例如,我县御景兰庭项目和宏昇雅苑二期项目,在土地成交确认后第2个工作日一次性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比原计划提前了至少4个月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2、企业成本有效降低,资金压力明显缓解。审批时间的极大缩短,显著减少了项目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得以更快实现销售回款,加快了资金周转效率。据初步估算,单个项目平均可节省利息支出、管理成本等数百万元。企业普遍反映,“时间就是金钱”在此项改革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3、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前置服务”、“帮办代办”、“一网通办”等举措,使企业从“多头跑、反复跑”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温度和速度。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真正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定了他们在当地投资发展的信心。
四、经验启示
“拿地即开工”改革实践,不仅是对工程项目审批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也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1、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拿地即开工”非单个部门所能为,涉及自然资源、住建、发改、行政审批等多个部门。必须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和信息孤岛,强化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协同,推动审批流程的革命性再造。这启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改革合力,实现从“单兵突进”到“整体推进”的转变。
2、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是改革深化的动力。改革本质上是政府权力的重构和利益的调整。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图审改革”等,意味着政府部门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责任和风险。这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向自身权力“开刀”,敢于放权、善于监管,真正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简政放权,同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3、坚持用户导向服务至上是改革落地的根本。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必须始终以市场主体感受度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如帮办代办、前期指导等。这启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要持续增强服务意识,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坚持法治引领标准规范是改革稳健的保障。改革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建立健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相关制度规范,明确适用条件、运行流程、权利义务和监管责任,确保改革于法有据、风险可控。这对于其他部门的借鉴意义在于,创新探索需与制度完善相结合,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房地产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是我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成功探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改革成果,扩大适用范围,完善配套措施,努力打造审批更快、流程更优、服务更好、企业更满意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供稿单位:开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关键词:


孝感市孝南区政务服务中心:深耕“五个办”,打造政务..
十周年暨双11爆发| MINIJ 小吉以爆品矩阵与“小吉风..
河南项城:“电引擎”不停歇 矢志守护粮归仓..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