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减负“见行见效”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河南省新野县汉城街道党工委坚持把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进一步扛牢责任、精准施策,真正为“马”减负。
减牌清群,解决“负重”难题。根据上级要求,汉城街道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指导社区规范设置内外标牌标识,仅保留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3块标牌,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处标识,拆除多余标牌60余个。同时,街道纪工委、党政办、党建办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对违规挂牌行为进行抽查监督。截至目前,已成功减少表格类工作20余项、证明类文件近40项、清理各内、外部挂牌数量近60块。同时,对功能重叠、临时性、“僵尸群”等微信工作群进行了全面清理与整合,临时性、阶段性工作群在任务完成后立即注销或解散,有效减少了工作上报的繁琐项目,显著加快了工作处理速度。
赋能强基,解决“人员”难题。汉城街道多途径引入人才,今年以来为新成立的5个社区配备了10余名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及社区助理等,为基层充实新鲜血液。同时建立健全居委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下沉街道机关力量,完善年轻干部居委见习制度,机关优秀中层干部下沉社区兼任重要岗位,选拔辖区优秀毕业大学生进社区实习工作,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30余家县直机关事业单位,2100余名在职党员,135名楼栋长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形成“街道党组织主导、社区党支部牵头、物管会自管、业主参与”四位一体共商共建联动机制,面对面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整合资源开展“警网联动”专项行动等,初步实现辖区重点情况基本掌握,基层干部、网格员无须再频繁奔走于繁琐各项事务之间,有更多精力做好重点工作。强化共建,强化共建,解决“资源”难题。在服务审批“一窗办”工作中,针对群众办事“跑多个窗口、盖多个章”的痛点,汉城街道调整改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审批服务“只进一个门”。统筹进驻政务服务事项,设置5个窗口,实现“只找一个窗”,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随着街道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的启用,街道共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 395项,用“一个章”办件215件次,真正实现了服务的便捷与贴心。
下一步,汉城街道将坚持将“减负、赋能、增效”为抓手,直击难点痛点,落实“精文简会”,推进文风会风转变,严格文件审批程序,今年以来全街道发文和召开会议同比下降18%和25%,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投身于重点工作,同时街道为机关中青年干部和社区干部提供“微讲堂”“大比武”平台,提升业务素质,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为减负工作提供更强大动力源泉,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赵炯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