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中文原创环境式音乐剧《流星之绊》在沪首演

Date:2025-11-17 15:56:57    来源:    作者:   访问:17   

2025年5月,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的中文原创环境式音乐剧《流星之绊》,已在上海大世界星空间10号MOriginal Box正式完成首演。该剧不仅是对文学IP的一次本土化创新改编,更是在音乐剧艺术形式与前沿声场技术结合方面的一次重要探索,标志着国内沉浸式演艺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中文版的改编展现了主创团队巨大的艺术勇气与创新精神。作品一改原著故事的现代背景,将其巧妙地移植到中国宋代的历史语境之中,具体地点设定为平江县。这一大胆的时空转换,为故事赋予了独特的东方古典韵味。在艺术呈现上,创作团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音乐编曲中大量采用了民族乐器,更创造性地融入了源自宋代的傩戏鼓点与戏曲表演身段,使得整个作品在悬疑叙事之外,平添了一份深沉厚重的国风美学质感。舞美设计中的傩面具等元素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艺术特色,同时在精神内核上,依旧延续了东野圭吾原作中对复杂人性与命运议题的深刻探讨。

该剧的成功创排,得益于一个经验丰富且富有创造力的核心主创团队。在艺术顾问刘方祺的推动下,项目得以顺利引进版权并确立创作方向。导演程佩弦、编剧孙浩程等曾联手打造多部热门原创音乐剧的成员,此次再度合作,致力于为经典故事注入新的活力。编剧孙浩程表示,创作的核心在于在忠实保留原著悬疑内核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音乐剧的艺术特性,以音乐和戏剧的双重张力赋予人物与情节新的生命力。

音乐是本次创作的另一大突破点。据音乐总监吴涵婧介绍,剧中的音乐风格极为丰富多元,既有深情婉转的抒情曲目用以刻画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有融合了传统傩戏节奏与现代摇滚乐力量的唱段,以强烈的戏剧张力推动剧情发展。这种东方美学与现代音乐语言的激烈碰撞,构成了该剧独特的听觉标识。此外,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及法国大沙隆国立音乐学院的旅法青年乐队指挥、作曲家李嘉笛(原名李沫萱)也参与了作曲工作,其专业的学院背景与国际视野为剧目的音乐编曲带来了丰富的灵感与坚实的品质保障。

舞蹈编排同样体现了创作团队的匠心。舞蹈编导周聪介绍,排练过程中尝试了多种风格的融合,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演员们以高度的默契配合,将编导的创意构想一一呈现于舞台,其排练强度被演员们戏称为堪比专业舞蹈赛事“桃李杯”的选拔。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流星之绊》在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剧目创新性地在国内星空间这类小型剧场环境中,全面应用了Trusound空间音频技术。据音响设计李雅雯与沉浸式声音设计张嘉宁介绍,这套先进的TruSound 360°沉浸式系统超越了传统环绕声道的技术限制,采用基于对象的音频设计理念,能够精准定位并控制每一个声音对象在三维空间(包括水平环绕与垂直高度)中的坐标与移动轨迹,从而为观众营造出极为真实、具有强烈包围感的“声”临其境体验,实现了“用耳朵看戏”的艺术效果。

当前,演出市场观众对于近距离、强互动、深沉浸的观演需求日益增长,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MOriginal莫瑞吉总经理兼运营总监赵宇豪对此表示:“我们创新性地将Trusound空间音频技术应用于环境式小剧场,经过团队反复精心调试与优化,目前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技术在《流星之绊》中的成功应用获得了初步认可,未来我们计划将这一技术方案推广至更多的演出项目中,以科技赋能艺术,持续推动沉浸式演艺体验的升级。”

中文原创环境式音乐剧《流星之绊》通过其深度的本土化改编、中西合璧的音乐语言、精益求精的舞台呈现以及前沿声场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也为国内音乐剧的创作路径与演艺科技的融合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其未来发展及行业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