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小西瓜铺就“致富路”
(通讯员:张万青 李晓宁)仲夏时节,绿浪翻滚。在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鱼池马村的西瓜地里,老把式张文东蹲在田埂上,屈指轻叩墨绿油亮的西瓜:“邦邦响,熟得正好。”他粗糙的手掌拂去瓜皮上的露水,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今年行情好,一斤能卖一块五,一亩少说八千斤,这瓜可真是‘金疙瘩’了。”
“前些年光种烟叶,地越种越‘累’,人也越种越愁。” 枣园镇农技站站长李兆龙捏起一把泥土,黝黑的脸上透着笃定:“‘烟瓜轮作’这步棋走对了,烟叶收完种西瓜,中间还能套种红薯,地力养好了,收入翻着跟头涨,每亩年收益从四千块涨到八千块。”
瓜农李凯岑正带着伙计们在地头清沟,他掰着指头说:“签了保底价,每斤九毛八托着底,种出的精品瓜还能加价卖。看看这满地滚圆的‘金皇后’,心里踏实得很。”
转型路上,也曾碰过钉子。起初推广大棚瓜,村民直摇头:“投钱多、风险大,赔了咋办?”
枣园镇鱼池马村党支部书记王耀岑二话不说,领着几名党员户率先扎进大棚。“咱党员先蹚路,成了再带大伙干!” 他们引进“麒麟瓜”、“蜜王”等品种,摸索水肥滴灌技术。汗水浇灌出沙瓤脆甜的西瓜,也彻底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
如今,党员示范园成了“田间课堂”,王耀岑常被围在瓜藤间:“膜要这样压,秧要这样整……”带动周边村民抱团发展,户均年增收超一万元。
新建的几座大棚里,热浪裹挟着瓜香。村民李大姐麻利地将刚摘的西瓜码进筐,汗珠滚落却掩不住笑意:“一天八十块,比外出强多喽。”这采用“瓜菜轮种”模式的大棚,不仅为村集体贡献收益,更让30多位乡亲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过去单打独斗看天收,如今抱团发展有奔头。”装车工马国生抹了把汗,将瓜箱稳稳搬上运输车。据统计,全镇特色产业今年已带动11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党建强,产业旺,乡亲们的日子才能像这西瓜一样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小西瓜撬动的大产业,正为河南省镇平县的乡村振兴写下最饱满的注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