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推进党建领航“四大工程”,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网格治理提效、民生服务提质、人才队伍培优、集体经济赋能”四大工程,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网格治理提效,筑牢基层治理底盘
浚县全力织密组织网络,该县478个村(社区)被科学划分为1800多个网格,构建了“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先锋户”四级组织治理架构,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引领,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
在创新治理模式方面,浚县推动党建、警务、综治等多网融合,实现“一网统筹、多格合一”。实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铁脚板”模式,全县3000多名基层网格员切实履行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风险排查等职责,形成“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的高效治理模式,推动矛盾化解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型。
卫溪街道建立“一格三长五员”工作体系,今年年初以来,7个社区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条,解决各类问题16个,化解矛盾纠纷5起,消除安全隐患4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伾山街道依托网格创新“借力联治、用情暖心、讲法明理”的“三调联动”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21%,群众满意率稳定在96%以上。
民生服务提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
在养老服务方面,浚县推动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确定7个村级示范性养老服务站点,带动全县敬老院服务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建成59套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打造老年助餐示范点,推进老年助餐网络向村(社区)延伸。
物业服务规范化也是民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浚县采用成立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实现全县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该县推出“街道社区领办、社会组织代管、居民自我管理”多元模式,实现全县无物业服务小区基础服务覆盖率达93%,同时完善调解组织,设立四级投诉电话,成功化解多起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5%。
在医疗服务便民化方面,浚县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目前,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完成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累计互认69010人次,节约患者资金161.2万元。同时,构建医患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等18项核心制度,设立专门纠纷处理部门,推进医患纠纷院内化解。
浚县还打造了“邻里互助爱心角”,及时发布就业、养老、医疗、助残等政策信息;“一刻钟生活圈”遍地开花,让居民“近”享便利、幸福出“圈”;“钥匙管家”管出了邻里之间的互爱互助;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课堂”成了“一老一小”的幸福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健康义诊、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人才队伍培优,夯实治理队伍根基
“人才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治理队伍,才能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支撑。”浚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浚县实施“黎阳金雁”提升行动,聚力培养“巾帼头雁”,建立健全“头雁”队伍储备、培育、管理、激励全链条式机制,涌现出“组建两支队伍,促进乡村嬗变”的“芦笋书记”刘海燕、“年轻担当有激情,拆除违建赢民心”的“90后”党支部书记郝晓阳,以及马兰英、申献芬、赵志红等女党支部书记,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干事创业的风采。
同时,浚县还注重培育党员“三感”,激发内生动力。朱庄村组织党员进京看升旗、前岗村开展“今天我建议”活动,激发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增强“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要干”的责任感,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浚县创新组织形式,利用县镇两级“支书讲堂”,优秀党支部书记“领航班”,营造比起来、干起来、强起来的良好氛围。推进党员“双报到”,全县3000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形成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新格局。成立由党员牵头的“好大姐”调解队,成功化解多起基层矛盾纠纷,黎阳街道前嘴头村5名女党员帮助妇女维权的故事更是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集体经济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浚县坚持党建引领,深挖地域特色,建强产业链条,打出一系列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
王庄镇军寨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集体入股+群众土地和资金入股的经营模式,2024年综合收益23万元。浚州街道朱庄村整治坑塘发展淡水养殖,年增收12万元,带动10多个村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探索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模式。
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依托“党建+文旅产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预计2025年全村泥咕咕产业收入将超4700万元,带动善堂花生、小河白菜、新镇韭菜、王庄粉皮、屯子石雕等“名优特”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收。
浚县还瞄准市场变化,因村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屯子镇郭厂村种植辣椒110亩,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6万元;王庄镇西枣林村种植秋葵50亩,与山东美佳集团签订销售合同,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辐射带动全县83个村种植芦笋、食用菌等,让村民尝到甜头、更有奔头。
“当3000多名网格员走街串巷,当50名‘黎阳金雁’领航前行,当一个个特色产业拔节生长,这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浚县方案’,更是乡村振兴的‘组织密码’。”浚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大工程”看似各有侧重,实则同频共振——核心是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本质是用组织力量回应民生期待。
(张文渊、张长伟、卢一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