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桃庄河精神报告会反响热烈
战天斗地兴水利、敢教日月换新天。日前,河南省内乡县“桃庄河精神报告团”回到桃庄河精神发源地,震撼开讲。
五位宣讲人有的是曾经在桃庄河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工程的见证者,有的是基层工作一线的讲解员,有的是在现代水利建设一线的水利人、有的是青春赛道上传承桃庄河精神的火炬手,有的是党校三尺讲台上的“精神摆渡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开展宣讲,共同触摸那段“战天斗地兴水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峥嵘岁月,以感人至深的讲述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学习桃庄河精神,核心在干。作为支部书记,我将立即行动:一立‘不等不靠’的志气,党员先上做表率;二用‘群众当家’法子,靠民主议事聚人心;三闯‘绿里淘金’路子,守生态底线发展特色产业。”桃溪镇桃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均刚说。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瞎只眼算啥?看不见渠水进村,那才是真瞎!”作为当年桃庄河村兴修水利、战天斗地、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见证者,退休教师庞荣起用朴实的话语生动讲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岁月。
“这水声……多好听……”县水利局李杰忆起爷爷李士兴晚年聆听渠水时的深情。作为“铁汉子”的后代,他接过祖辈治水事业,赓续着桃庄河精神的血脉传承。在老龙潭灌区改造现场,他仿佛看到爷爷“赤膊抡大锤”的身影。当清泉涌出,村民欢呼雀跃,他深刻体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艰苦奋斗的创业哲学、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执着追求的价值信仰、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桃庄河精神”宣讲员许真真结合村支两委的传承实践、桃溪镇“以红带绿”的发展成果,深刻剖析了其四个维度的精神密码。
共青团青年干部代表马中杰号召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擦亮青春底色。他描绘动人图景:青年农技团队为板栗基地注入科技活力,设计人才勾勒“红绿交融”农旅蓝图,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服务——桃庄河精神在青春血脉中奔涌不息。
县委党校魏姗老师深刻阐释,桃庄河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彰显。从“坚守理想”的科学治水,到“不负人民”的初心实践,一代代建设者用行动证明:在桃庄河精神的指引下,内乡县正在朝着“工业强县、农牧大县、文旅名县”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那是一个热血激昂的时代,报告团的深情讲述仿佛让听众穿越时空,回到了桃庄河建设的火热现场。面对“九岭十六山,深沟五十三”的恶劣环境,1956年,26岁的村支书李士兴立下“重新安排桃庄河河山”的铮铮誓言。没有机械、缺乏炸药,4000多名桃庄河儿女硬是用血肉之躯,历时22年,在悬崖峭壁间建成三座水库、15公里盘山天渠,开凿地下暗河,将乱石河滩改造成1500亩良田。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听众动容。18岁的尹文秀在隧道排险时被巨石夺去生命;爆破手付成功排除哑炮时壮烈牺牲;薛红军被飞石刺穿右眼,仅休息10天便蒙着纱布重返工地:一锤锤、一钎钎,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桃庄河精神。
报告现场,掌声雷动,前来听讲的党员干部无不被那段峥嵘岁月和精神深深感动。
“作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更要传承好桃庄河精神,在解决群众小事、急事中践行初心,在乡村振兴一线勇啃硬骨头,让桃庄河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桃溪镇经济发展办主任邓玉龙深有感触。
云程发轫赴山海,再踏层峰辟新天。当前,内乡县上下正以奋进之姿奔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围绕“两高四着力”“五聚五提”“三县建设”目标,以弘扬“桃庄河精神”为契机,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搏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乡实践新篇章!
据悉,接下来内乡县桃庄河精神报告团会还将在全县巡回报告。(陈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