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Date:2025-05-23 09:48:17    来源:    作者:   访问:15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五言绝句《苔》,一直都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小学语文老师黄俊豪的座右铭。扎根乡村教育16年来,他常常把自己比作诗中那朵身处逆境也要保持绽放的苔花,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用爱心和创造力点亮孩子心中的知识灯塔,在乡村教育的大舞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

装上水,打满气,“五、四、三、二、一,发射!”随着“嘭”的一声,在水和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一枚枚水火箭携带着水花凌空而起,冲向湛蓝的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不停地拍手叫好。这样特别的课程在郝堂小学的操场上经常上演。

为激发乡村孩子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从2023年开始,该校语文老师黄俊豪就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做科学实验,小小的操场每次都能成为欢乐的海洋。

“以前我觉得科学离我们很遥远,但是黄老师把科学带到课堂之后,我就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平桥区郝堂小学学生马艺涵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享受科学带来的幸福和乐趣,我想告诉他们,科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黄俊豪说。

大学毕业后,黄俊豪通过招教考试来到平桥区五里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学校离家50多公里,他每周只能回去一次。“当时家里人都劝我,让我考回老家,或者进城上班,这样就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偏远和对家人的思念曾一度让黄俊豪有过离开的想法,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最终让他不再犹豫,下定决心留下。

“有一年快开学时,我遇到一位家长要给孩子转学。他认为农村学校没法上了,每次来一个好老师,还没教多久,就会调走。当时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深刻意识到农村的孩子需要好老师的教育。我本身也是一个农村孩子,更能体会到农村孩子求学的不易,于是我就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坚持要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农村小学。”黄俊豪一干就是14年。2023年,因为学校撤并,他调到了郝堂小学。工作单位变了,可他对学生的关爱却丝毫不减。

郝堂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距离平桥城区20多公里,在校学生大多为留守子女。为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黄俊豪通过网络自学、自制教具,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实验,在他们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被关注,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作为老师,不能只盯着分数看,更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孩子们的潜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公益组织,通过互联网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美术课,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黄俊豪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他经常利用早读、课前十分钟和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朗读国学经典、故事绘本,让孩子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广泛涉猎,引导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我之前比较内向,自从黄老师带着我们上阅读课、科学课和体育课,我变得活泼开朗,也愿意和同学们交流。”郝堂小学学生马若茜说。

“黄俊豪老师是一位对乡村教育有着特殊情怀的好老师。他在干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科学小实验、网络直播课、非遗文化遗产都带进了我们的课堂。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孩子们特别幸福。”平桥区郝堂小学老师余艳说。

谈及未来,黄俊豪目光坚定。只要乡村需要,他会像袁枚诗中那朵坚毅的苔花一样,即使身处逆境、无人问津,也要像牡丹一样热情绽放,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每一个农村学子的心。(胡亚昆 潘娟)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