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非遗课堂趣味多 文化传承新意足
非遗课堂趣味多 文化传承新意足
课堂上,学生们巧手捏塑,很快一个个泥咕咕就诞生了,展现出较强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教室里,“万福虎”威风凛凛,学生们专注地绘制虎头图案,然后通过一针一线把美好愿望融入非遗手工艺品中……连日来,得益于浚县文广旅局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中小学的校园里,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知、可感、可触。
潮起黎阳,非遗扬帆。5月12日,浚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浚县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拥有泥咕咕、大平调、正月古庙会、民间社火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及13项省级非遗项目。在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中,浚县文广旅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道路。该局通过“非遗+”模式深挖地方非遗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涵,借助“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置非遗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力量,实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
据悉,自今年春季开学起,浚县文广旅局联合浚县教育体育局创新实施“非遗筑基工程”,构建“课程+师资+实践”三位一体传承体系,推动非遗文化从馆内陈列走向青少年课堂。
浚县文广旅局依托囊括330名非遗传承人的“师资库”,根据各学校办学特色,实施传承人与学校之间的“双向匹配”,每周邀请一位非遗传承人走进一所学校,开展“非遗大师课”。目前,该活动已走进浚县第三实验小学、云溪小学、紫金路小学,开展泥咕咕、“万福虎”非遗体验课程12次,参与学生500余人。
为提升“非遗大师课”教学效果,浚县文广旅局联合非遗传承人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课程采用沉浸式教学法,制定标准化教案,涵盖历史渊源、技艺解析、创意实践三大模块。为确保学生深入学习非遗知识与技艺,课后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非遗传承,让非遗更好地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走向未来。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充分发挥了非遗项目‘以文化人、以技育人、以美润心’的作用,既保障了传统技艺的原真性,又通过标准化教学体系构建起梯度化人才储备。”浚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守护、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浚县已找到了非遗新生的密码。在日前公布的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中,浚县“咕咕翱翔绕浚城,非遗工坊助振兴”典型案例榜上有名。下一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文广旅局将积极开展非遗“五进”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助推十有城市建设。
(王玉姣、董若金、卢一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