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筑人道未来|HNPW2025联合国人道事务边会成功举办
2025年3月17日至28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 OCHA)主办的人道主义网络和伙伴关系周(Humanitarian Networks & Partnerships Weeks,HNPW 2025)线下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人道主义网络和伙伴关系周(HNPW)是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为人道主义网络和伙伴关系提供的重要交流平台。作为同类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活动之一,它汇聚了来自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会员国、私营部门、军方、学术界等各方参与者,讨论人道主义事务中的共同挑战与创新实践。
平澜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女士,联合国减灾署/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高级科学顾问汤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教授,有斯公益创始人谢远雁女士,平澜基金会国际传播主管林小曼女士等线下参加本次人道主义网络与伙伴关系周系列活动。
主题边会
在HNPW 2025会议期间,平澜基金会携手有斯公益,围绕“多方协作与能力建设”,主办了两场主题边会,聚焦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中合作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边会以中国经验为切入,探讨科技工具、青年力量与私营部门如何共同推动更具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人道响应体系建设。
两场边会吸引了来自联合国机构、政府部门、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青年团体的24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参与,围绕伙伴协作网络、地方能力建设、青年参与、供应链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全球危机背景下,人道主义行动的新路径与新可能。
01变革催化剂:推动人道主义创新的多方合作
变革催化剂:推动人道主义创新的多方合作边会现场
当地时间3月24日下午16时,平澜基金会与有斯公益联合主办主题边会“变革催化剂:推动人道主义创新的多方合作”。活动由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合作与资源动员处处长Anja Nitzsche女士、迪拜人道主义城(Dubai Humanitarian)创始人Giuseppe Saba先生、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代表Lauren Phillips女士,以及平澜基金会驻日内瓦董事Mariangela女士共同致开场辞,倡议各界积极投身多元合作、共同推动人道主义行动的创新发展。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合作与资源动员处处长 Anja Nitzsche女士
迪拜人道主义城(Dubai Humanitarian)创始人 Giuseppe Saba先生
平澜基金会驻日内瓦董事 Mariangela女士
随后,联合国减灾署/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高级科学顾问汤绪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强调系统性协作在应对复杂人道挑战中的重要性。平澜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女士介绍基金会在人道灾害应对及构建伙伴关系方面的努力,并呼吁各方积极参与全球人道主义发展的多元协作,突破固有壁垒,推动人道事业的创新性发展。平澜基金会国际传播主管、供应链全球化创新计划负责人林小曼女士则指出,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供应链发挥优势,向人道领域需求方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创新性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减灾署/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高级科学顾问 汤绪教授
平澜基金会创始人 邱莉莉女士
平澜基金会国际传播主管 林小曼女士
随后,边会第二部分“青年视角:重新构想人道主义行动的未来”由有斯公益创始人谢远雁女士联合加拿大石绘艺术协会共同致辞介绍,多位青年代表就塑造人道主义参与的未来发表看法。来自美国的青年代表分享了她对于保护世界遗产如何作为一项人道主义使命的看法。来自加拿大的青年代表Ziyuan (Kitty) Sun则探讨了如何通过艺术搭建人道主义的桥梁;Osborne Song讨论了增强下一代人道主义能力的广阔愿景;Anrui Wang则以碳和硅为出发点,探讨人道主义和人类未来的关系。
有斯公益创始人 谢远雁女士
加拿大青年代表 Ziyuan (Kitty) Sun
加拿大代表Osborne Song
加拿大代表Anrui Wang
本场边会聚焦企业创新与多方伙伴关系如何推动具有影响力、可扩展和可持续的人道主义解决方案。通过多方视角的深入分享与跨越代际的思想碰撞,现场展现了多元协作在应对全球人道主义挑战中的巨大潜力。未来,平澜基金会与有斯公益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协作平台,联动企业、科技、青年与人道组织,共同打破壁垒、激发协作领导力,让创新与合作真正成为推动人道事业前行的关键力量。
02多元协作驱动前瞻行动——全球灾害韧性建设新路径
3月28日上午9时,平澜基金会与有斯公益主办的“多元协作驱动前瞻行动——全球灾害韧性建设新路径”主题边会开幕。开幕环节由张强教授主持,平澜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女士做开幕演讲,分享平澜基金会的多国别人道主义能力建设工作,聚焦于平澜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开展的紧急救援和培训活动。
多元协作驱动前瞻行动——全球灾害韧性建设新路径边会现场
随后,由联合国减灾署/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高级科学顾问汤绪教授主持,各位嘉宾通过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道主义事业中多方协作与增强本地能力的成功实践与广阔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发表题为《探索韧性城市的综合路径——以北京为例》的主题演讲,提出城市韧性不仅是人类持续生存的基础,也是在多重危机时代推动人道主义创新的重要契机。会议期间,缅甸突发地震,平澜基金会国际发展负责人Tina Liu女士从位于泰国的办公室连线分享现场情况,并以泰国为案例,介绍了基金会在全球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经验。来自科技企业Kontur的Andrei Klopau先生则进行了关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分享,通过三个实际案例,强调了数据库和科技工具在提升风险预警与灾害防治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无国界工人组织负责人Candy Zhou介绍了SWAB救灾模式,分享了其在实地救援中的应用经验,为推动本地化、多元化的人道响应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张强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平澜基金会国际发展负责人Tina Liu女士 在线案例分享
随后,洛杉矶青年代表Hayley Wu讨论了包容性前瞻行动如何主动地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未来;加拿大青年代表Melody Mingming Zhang则分享了从青年视角发现的潜在医疗危机;剑桥大学青年代表Mingze Li则分享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城市气候治理与上海的城市抗灾能力建设。
洛矶青年代表 Hayley Wu
加拿大青年代表Melody Mingming Zhang
剑桥大学青年代表Mingze Li
会议特别设置了圆桌论坛,现场互动嘉宾包括ADAPT Initiative负责人Paul Knox Clarke先生,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政策顾问Ala Hassan先生等。与会专家重点探讨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各自所在机构如何通过多边协作与伙伴关系建设推动工作开展,并讨论了应对极端高温灾害的相关经验,特别是在灾前准备方面的策略与实践。
二、以石为媒,以石传声
会议期间,怀着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共筑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特别邀请了合作伙伴“加拿大石绘艺术协会”代表团前来参会。通过精心筹备,将“画在石头上的世界和平”主题下的部分优秀岩画作品带到会场进行展示。这些凝聚着创作者心血与对和平向往的岩画作品,以石为媒,以石传声,通过艺术的力量跨越国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心灵交流,在国际舞台上为构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成为推动全球和平事业发展的生动载体,助力世界各国携手迈向更加和平稳定的未来。
“画在石头上的世界和平”主题艺术展现场
三、伙伴交流
会议期间,平澜基金会与有斯公益积极与国际伙伴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包括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联合国减灾署(UNDRR)、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UNCTAD DIAE)、迪拜人道主义城(Dubai Humanitarian)等重要合作伙伴,分享以中国经验为基础的多方协作实践,倡导跨部门、跨领域的创新合作。相关讨论涵盖了从强化私营部门参与、推动青年参与,到通过跨界平台赋能供应链、深入探讨地方能力建设与韧性城市发展的广泛议题,全面展现了新型伙伴关系在全球人道行动中的巨大潜力。
会见中国驻日内瓦使团代表
会见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UN OCHA)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协调司司长Ramesh Rajasingham
会见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 UNV)代表Lauren Phillips女士
会见新加坡武装部队樟宜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协调中心(Changi Regional HADR Coordination Centre)协调主管SEE JOON SIANG中校及其团队
四、携手创新 共筑韧性未来——HNPW 2025 圆满落幕
本次HNPW 2025期间,平澜基金会联合有斯公益围绕“多方合作”、“技术赋能”和“能力建设”三大关键词,深入参与全球人道主义议题的交流与实践,通过成功举办两场主题边会,到与联合国机构及多边合作伙伴的深度对话,不仅分享了中国经验,也在与国际伙伴积极交流中推动全球人道协作体系的共建。无论是从灾害预警到快速响应,还是从能力建设到可持续发展,始终致力于搭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人道桥梁,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有效的协作生态。
与此同时,作为平澜基金会的合作伙伴,有斯公益积极响应联合国“青年2030”战略,以“凝聚世界青年力量,创新全球治理实践”为使命,积极引领青年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题,开展各种公益创新行动。其中,在人道领域,赋能青年通过科技和代际合作,推动全球灾害应对和可持续发展,展现青年一代的担当与力量。
在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同行,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基石,共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与温度的人道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