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AI赋能能源行业:Innatech的工业级智能解决方案实践

Date:2025-10-23 17:05:13    来源:    作者:   访问:31   

在北方城市的集中供热系统中,“近端过热、远端不热”的现象长期影响着供热公平与能效;而在火力发电厂,煤质波动则持续挑战着锅炉运行的稳定性。面对这些结构性与工况性难题,传统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工业级AI驱动的深度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Innatech(蕴元科技)并未随波逐流于大模型的热潮,而是选择聚焦能源生产的核心场景,致力于开发高度适配行业需求的轻型智能应用。从热网平衡到锅炉优化,从泄漏预警到智能巡检,一系列精准、务实、可快速部署的AI方案,正悄然改变着能源行业的运行逻辑。


工业级模型定制:能源AI的"精准导航系统"

不同于通用AI模型的"一刀切"模式,工业级AI的核心价值在于场景适配性。能源行业的复杂性——从高温高压的设备环境到碎片化的生产数据,从不同企业的工艺差异到严苛的安全规范——决定了AI解决方案必须走"定制化"路线。Innatech的工业级模型定制,本质是建立"数据采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边缘部署"的全流程闭环,让AI真正成为贴合行业需求的"精准导航系统"。在模型定制过程中,Innatech首先聚焦数据治理这一基础环节。以某大型化工园区热力公司项目为例,该公司为园区内15家化工企业提供生产用热力,旗下8个热力站的运行数据分散在4个独立系统中,数据格式不统一、采集频率不一致,导致过往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数据孤岛"困境。Innatech通过轻量化数据采集终端(支持4G/5G与边缘计算),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等102项关键参数的标准化采集,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在50ms以内,同时完成历史数据的清洗与对齐。这一步骤使该公司的数据可用率从37%提升至85%左右,为后续AI模型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在与某燃煤电厂的合作中,AI模型初期对锅炉燃烧效率的预测准确率虽达69%,但在应对极端煤质变化时仍存在偏差。技术团队并未盲目增加训练数据量,而是联合电厂的资深运行工程师,将"看火焰颜色调风门"等隐性经验转化为12项特征参数,融入模型优化。最终,优化后的模型不仅将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更重要的是其输出的调整建议符合工程师的操作习惯,落地采纳率从53%提升至80%左右。

边缘部署是工业级模型发挥实效的关键。能源企业的生产现场往往存在网络不稳定、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Innatech采用的轻量化部署方案可实现"即插即用"。某港口热力站的改造项目中,技术人员通过磁吸式无线传感器和防爆型边缘计算盒,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全站15台关键设备的AI监测部署,无需对原有生产系统进行大拆大改,施工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40%-50%。这种"低成本、快部署"的模式,为中小型能源企业应用AI技术提供了可行路径。


热力行业AI:从"经验运维"到"数据驱动"

热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管网输送效率和设备运维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指标。传统热力企业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调度,不仅存在响应滞后的问题,还常常导致能源浪费。Innatech通过AI技术重构热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逻辑,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预测性维护是Innatech在热力行业的核心应用之一。某大型制造企业自备热力管网总长超200公里,为厂区内30余个生产车间供汽,传统人工巡检需12人团队耗时5天完成全段排查,且漏检率较较高,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单次抢修损失可达25万元。Innatech为其部署了基于振动与温度分析的AI监测系统,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边缘AI芯片进行分析。系统可提前7-10天预警管道腐蚀隐患,在2024年第三季度,该企业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30%左右,抢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45分钟,年节省运维成本超10万元。

除了设备维护,AI在热力平衡优化方面也展现出显著成效。某工业园区热力站负责为10家制造企业供汽,由于各企业的用汽需求波动较大,传统调度方式常导致管网压力不稳定,近端企业蒸汽温度过高造成浪费,远端企业则因压力不足影响生产。Innatech的AI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历史用汽数据、气象参数和企业生产计划,可精准预测未来24小时的用汽需求,预测误差控制在8%以内。基于预测结果的智能调度系统使管网压力稳定度提升25%-30%,近端企业的蒸汽浪费减少12%-15%,远端企业的生产中断次数从每月6次降至2-3次,园区整体热力输送效率提升8-10个百分点。


供暖行业AI:让"温暖"与"节能"兼得

集中供暖是北方城市冬季的"生命线",但"能耗高、用户体验不均"一直是行业的痛点。Innatech将AI技术应用于供暖系统的负荷预测、智能调控和用户侧管理,在保证居民供暖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供暖系统的负荷预测精度直接决定了能源消耗水平。某大型工业园区配套生活社区供暖公司,为园区内5000余名员工及家属提供供暖服务,以往采用"按日期调温"的固定模式,无论天气变化如何,均按预设曲线运行,导致供暖初期和末期常常出现"过热"现象,能源浪费严重。Innatech为其开发的AI负荷预测模型,整合了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力)、建筑特征(面积、保温系数)和用户行为(开窗频率、设定温度)等多维度数据,可实现未来72小时的逐时负荷预测。在2024年冬季供暖期,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8%左右,基于预测结果的动态调温方案使供暖能耗降低0%-12%,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660吨,同时用户投诉量下降50%,居住室温达标率从88%提升至93%左右。


发电行业AI:破解"效率与稳定"的平衡难题

发电行业作为能源生产的源头,其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能源供应的安全与经济。无论是燃煤发电的锅炉燃烧优化,还是新能源发电的并网稳定,都面临着复杂的变量挑战。Innatech的AI解决方案通过精准的参数优化和风险预警,帮助发电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

在燃煤发电锅炉优化领域,Innatech的AI系统展现出较强的实践价值。某燃煤电厂的300MW机组因煤质波动频繁,锅炉燃烧效率始终难以稳定,平均供电煤耗高达320g/kWh,高于行业先进水平15g/kWh。Innatech的AI模型通过实时采集入炉煤热值、风量、风门开度等28项运行参数,建立燃烧效率与各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动态输出最优的风门开度和给煤量调整建议。系统上线运行3个月后,锅炉燃烧效率提升1.5-2个百分点,供电煤耗降至310-312g/kWh,年节约标准煤8000-10000吨,对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2.7万吨。同时,锅炉结焦预警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有效减少了因结焦导致的停机事故,单次减少损失超50万元。

对于新能源发电的并网稳定问题,Innatech的AI预测与调度系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某风电场由于风速预测不准,导致并网功率波动较大,频繁触发电网调度预警,每月因弃风损失电量约50万度。Innatech为其部署的AI风速预测模型,结合数值天气预报、风场地形数据和历史发电数据,可实现未来4小时的风速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0%-82%,较传统方法提高15-18个百分点。基于精准预测的功率平滑控制系统,使风电场的并网功率波动幅度降低30%-35%,弃风率从8%降至4%-5%,年增加发电量200-250万度,增收超120-150万元。此外,系统还能提前40-50分钟预警极端风速,为风电机组的停机保护争取了宝贵时间,2024年成功避免了1-2次台风导致的设备损坏事故。

从热力管网的泄漏预警到居民家中的智能温控,从燃煤锅炉的效率优化到风电场的功率预测,Innatech的工业级AI解决方案始终围绕"场景化、实效化"的核心,用数据驱动的智能取代经验依赖的传统模式。这些看似细微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积少成多便构成了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AI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概念,而是融入能源生产与输送每一个环节的实用工具,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能源利用的方式与效率。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