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名企业”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注脚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的必答题。”这是心连心集团董事长刘兴旭的原话,同时也道出了河南省新乡县先进企业的发展共识。近日,通过走访首批获得新乡县“名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分别了解这些“名企业”科技创新与人才招引、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低碳环保绿色转型、党建引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经验与故事。
创新引擎:人才“强磁场”与技术“永动机”
在心连心集团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与工人默契协作,展现着现代化工厂的创新活力。“我们打造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近800人的内训师团队就是企业的‘最强大脑’。”刘兴旭在采访中翻开一本厚厚的人才培养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年度计划。据他介绍,企业通过设立“创新积分制”,将员工的技术改进、专利发明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去年仅一线员工提出的工艺优化方案就为企业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在人才招引方面,心连心开出“行业一流+区域领先”的薪酬体系,成功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博士加盟,组建起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
同样以创新为驱动的瑞丰新材,在全球布局的8个研发中心里,科研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润滑油添加剂的迭代升级。“我们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董事长郭春萱展示着企业最新研发的环保型添加剂产品,该产品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数据显示,瑞丰新材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8%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超过60%,成为其海外市场拓展的“金钥匙”。
绿色突围:从行业难题到发展机遇
走进威猛股份的智能制造车间,一台巨型超级复频筛正在进行出厂前的调试。“这台设备能让粉尘排放低于国家标准50%,筛分效率提升30%。”总经理王思民自豪地说。作为全国振动筛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威猛股份将绿色转型视为战略机遇,投入上亿元建设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团队历时3年攻关,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条中国标准的振动筛生产线,不仅解决了行业“老大难”的环保问题,更带动产品单价提升40%,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去年,我们的绿色设备订单增长了70%,这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硬道理。”王思民说道。
开放共赢:1+1>2的协同效应
恒久远药业的数字化管理大屏上,实时跳动的销售数据与库存信息形成可视化图谱。“这是与上市企业合作引入的ERP系统,让我们的运营效率提升了50%。”公司负责人张泽桥介绍道。通过开放合作,恒久远不仅引入先进管理模式,更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人才招聘网络。“我们与上市公司共享专家库,去年成功引进3名国家级技术带头人。”数据显示,合作后的恒久远药业营收年均增长25%,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3114万元,交出亮眼成绩单。
榜样力量: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这些经验太宝贵了!”银星机械董事长张尚银在参加完名企分享会后激动地表示,“心连心的人才激励机制、瑞丰的全球研发布局,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这正是新乡县实施“三名工程”的初衷——以典型引路,激发全域发展活力。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全县GDP突破318亿元,增速全市八县(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占比达78%,均位居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名企业’的示范效应,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新乡县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当地正谋划建设“名企创新产业园”,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从创新突围到开放共赢,从绿色转型到全域提升,新乡县的名企实践,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生动注脚。(许剑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