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河南漯河:构建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 守护乡村振兴“生命线”

Date:2025-05-16 09:47:35    来源:    作者:   访问:56   

“过去村里水管坏了,找谁修、谁来管总得折腾几回。现在公示牌上三个责任人的电话一清二楚,打个电话就有人管。”5月14日上午,在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村民李大爷指着村口醒目的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人公示牌告诉记者。这是河南省漯河市水利局创新推出“责任到人、限时服务、阳光监管”三项机制结出的民生硕果。

今年以来,漯河市水利局锚定农村供水保障痛点,持续推进“责任到人、限时服务、阳光监管”三项机制,全面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按照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责任到人,拧紧供水安全“责任链”

漯河市水利局通过建立“县区主体+行业监管+运行单位”三级责任体系,彻底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县区政府扛起主体责任,将供水保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水利部门建立行业监管清单,每月开展供水设施巡检;供水企业推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配备专职维护员和管水员。责任链条的层层压实,让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问题不出村、服务不断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限时服务:抢修按下“倒计时”

“早上6点发现水管爆裂,7点维修队就到了,中午饭前就恢复了供水。”舞阳县文峰乡城角杨村村民焦女士对去年夏天的抢修效率记忆犹新。这得益于漯河市推行的“2-6-48”限时服务承诺机制——因计划停电、检修管道、安装管道等需要停水时,应提前4小时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方式告知用户;突发性停水,应立即查明原因,2小时内将停水原因、预计通水时间,通过微信群、村广播通知用水户;突发性爆管停水抢修,抢修人员须尽快赶到现场(最迟4个小时),简单维修6小时内办结,重要抢修48小时内完成。

坚持“四个公示”。公示“三个责任人”;公示限时服务承诺;公示监督服务电话;公示水质检测报告。各县区与县疾病控制中心联合对各供水厂(站)定期进行水质检测,重点监测病毒等微生物指标,保障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让群众吃上明白水、放心水、满意水。同时,加强与群众沟通和宣传引导,使群众了解并理解农村饮水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投诉。

阳光监管:让群众喝上“明白水”

市区第五水厂作为召陵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水厂,在全市率先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召陵区35万农村居民吃上了优质的南水北调水。该水厂每月的“水质开放日”总是热闹非凡,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多项水质检测流程,村民可通过水厂智慧供水平台,随时查阅电子屏上的实时数据。“以前总觉得水垢多,现在亲眼看到所有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心里踏实多了。”村民赵大姐的话道出群众心声。

漯河市水利局将“透明”贯穿供水服务全流程,建立市县乡三级监督电话矩阵,实行首问负责制,每季度发布水质检测结果并进行公示,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供水群众满意度达98.7%。

从责任体系的构建到服务标准的量化,从被动接诉到主动治理,漯河市水利局用“硬核”举措书写民生答卷。当汩汩清流润泽千家万户,这项“最接地气”的民心工程,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协奏曲。(吴刚华 董志刚)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