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示范区"三体"联动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人间最美四月天,漫步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硬化道路通达四方,雨污管网织就地下脉络,"鱼菜共生"循环养殖基地里活鱼跃动,蝴蝶兰种植基地中万株花卉含苞待放。近年来,该区创新实施"1133"城乡融合发展体系,通过机制、产业、服务"三体"联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机制革新筑牢发展根基。示范区构建工管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多方联动机制,在PPP模式撬动下,5个示范村完成道路硬化9.6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19.9千米,4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起致富脉络。专班推进制度保障了冰雪嘉年华等7大项目高效落地,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增收1.5亿元。
产业融合激活内生动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发展新业态,食用菌产业化项目投产后年产食用菌近万吨,创造350个就业岗位;"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年产值突破200万元,蝴蝶兰基地年产20万株精品花卉,销售额达300万元。通过"政府+村集体+企业"模式打造的共享菜园、草莓采摘等8个特色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40%,探索出"一村一品"的产业振兴路径。
品质提升扮靓乡村颜值。全区开展"六清六治"环境攻坚,清理垃圾2600处,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残垣断壁等20处,18万株新栽苗木织就15公里绿色廊道。深挖文化底蕴,打造孝道姬庄、红色冯庄、休闲王寨等文化村庄,配建48处非遗展馆和手工坊,实现"一村一景"风貌提升。创新"积分制"治理,开展重阳敬老、烩菜宴等文明实践活动惠及2000余户家庭,文明乡风润泽乡间。
"我们正加速推进2025年乡村振兴蓝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
在基础设施配套、优化美化提升上继续加压推进,在文明乡风建设上做文章,在农旅项目运营上出特色,在富民产业发展上拓思路、见成效,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陈万里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