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把好“四道关卡”,推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崇川区委编办以南通市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重点抓好台账管理、信息维护、协同共享和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由“数量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
严把“流程关”,推行数据台账管理。全面实施实名制台账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用编进人计划执行台账》《机关事业单位空编信息台账》《预退休人员信息台账》等日常管理台账,确保用编进人计划、入出编管理等数据的集中统一和有序衔接。坚持“动态更新、专人负责”的原则,实时对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查漏补缺,并及时更新台账信息,确保系统数据与台账数据相互印证、相互支撑,做到“账库一致”。
严把“录入关”,加强数据信息维护。实行数据分类管理和分工负责制,针对机构调整事项(如编制增减、机构设立、撤销及更名等),在收到文件当日完成数据更新;针对人员调整事项(如公开招聘、领导任命、退休、辞职等),在收到相关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维护;对于紧急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即时办理。同时,定期对各单位实名制信息进行核查清理,确保机构编制信息底数清晰、情况明确,持续提升实名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严把“协同关”,提升数据共享效能。推动跨部门信息协同共享,依托多部门联动的信息管理平台,将机构编制数据与业务处室工作台账深度融合、实时联动,确保台账信息更新精准高效,监督检查机制运行规范有力。深化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定期组织跨部门交流研讨,动态掌握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人员变动等关键信息,切实防范因职务调整、人员调动导致超编录用。
严把“参谋关”,强化数据运用成效。坚持“以数据支撑决策”的理念,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日常管理台账数据,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实行预警机制,精准掌握人员编制变动趋势,为公开招聘、人员调配、政策性安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在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的布局和配置,动态调整编制使用,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