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诗歌”绽放郝堂 平桥区第十六届经典名篇朗诵会蔓延活动如约而至
4月22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以“行走的诗歌”为主题,在五里店街道郝堂村举办第十六届经典名篇朗诵会蔓延活动。这场跨越16年的文化盛宴首次走出城市,将诗意浸润乡野,以沉浸式诵读体验让书香流淌在青瓦白墙间,书写“文化赋能乡村”的生动篇章。
沉浸式诵读唤醒乡土记忆
活动以“行走的诗歌”为核心,打破传统舞台边界,将朗诵场景延伸至郝堂古村的青砖黛瓦间。参与者手持诗卷,踏着石板路穿行于荷塘边、古院落之间,以《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篇章为引,结合郝堂“八大匠”传统技艺展演,让诗意与乡土气息交织。百年银杏树下,众人齐唱《英雄赞歌》,铿锵之声与古树年轮共振,致敬英雄;扎根乡村36年的乡镇干部、95后剪去长发的青春女选调生等五里店街道的班子成员共同呐喊着《我爱这土地》;汉服少年在竹林间吟诵,书法艺术家现场挥毫题写,古琴声与诵读声在春日的微风中回荡。
青春与乡音的文学对话
来自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与身着汉服的留学生代表以诗歌为媒,串联起自然与人文的对话,而郝堂村小学师生共同将《小树林课堂》精彩呈现大家面前,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诵读,将土地与文化的根系紧紧相连。信阳师范大学留学生唐昊表示:“在乡村诵读经典,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生命力。”
从城市到乡村的诗意延伸
自2010年首届朗诵会启幕,平桥区以“经典名篇”为媒,累计吸引70余个单位、300余名朗诵者、2000余名参与者,200余篇中外经典被赋予时代新声。从《将进酒》的豪迈到《乡愁》的绵长,从线下万人共诵到线上百万同屏,这场文化长跑不仅培育出“全国市县电视文艺晚会一等奖”、书香河南建设基层优秀案例等品牌荣誉,更让阅读成为平桥人的精神印记。“连续16年举办,靠的是对文化的敬畏,今年,活动首次走出城市,深入郝堂古村,将“文化惠民”理念延伸至乡村腹地,我们希望通过‘行走的诗歌’,让经典不再局限于舞台,而是融入田间地头,让乡村成为传承文化的活态载体。”本次活动导演杨莹莹表示。
以文化之名续写乡村振兴
活动尾声,来自全市宣传文化战线的观摩团和参加活动的诵读爱好者一起在郝堂村叶楠白桦文学馆门前参与本土作家詹丽《隐居郝堂》的新书发布会,夕阳下,与会者共同唱响《明天会更好》,声浪与远处的蛙鸣、近处的溪水共鸣,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文化画卷。“把朗诵会搬进乡村,是让文化扎根乡土的创新尝试。”平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王罕翡表示:“郝堂的竹影荷风与经典诗篇共鸣,让村民在家门口触摸文化脉搏,真正实现‘书香传万家,诗意满乡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行走的诗歌’为起点,推动更多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让书香洋溢平桥的每一片土地。”(余梦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