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67”数字化教育工作模式 点亮融合创新新形态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推出“13467”数字化教育工作模式,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点亮了融合创新新形态。
那么,什么是“13467”数字化教育工作模式呢?
据介绍,1指坚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个核心;3指全力打造智慧教育云、教育大数据、家校共育“三大”支撑平台;4指不断创新智慧课堂、智能作业、在线测评、虚拟实验室“四大”应用场景;6指不断强化政策、资金、人才、安全、评价、协同“六大”保障体系;7指不断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线教学服务、课后服务拓展课程、数字化教研活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七大”特色项目。
以鹤壁市致远小学为例,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发展受限。自融入“1”的理念后,学校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了艺术、科技等多元拓展课程,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学生不仅学业成绩稳步提升,在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市级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奖人数逐年递增,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
智慧教育云平台,让教师能随时随地获取海量教学资源,备课效率大幅提高。吴菲菲老师感慨道:“以前准备一节公开课,要翻阅大量书籍、搜索无数网站找资料,现在登录智慧教育云,优质课件、教案应有尽有,备课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同时,数字化教研活动打破地域限制,教师线上交流研讨常态化,教研成果转化率提升25%。
在智慧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鹤壁市致远小学五(2)班利用互动白板,教师讲解数学几何知识时,学生可上台直接动手画图演示,课堂活跃度提升,知识吸收率远超传统课堂。智能作业系统自动批改作业,即时反馈错题解析,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让学生能趁热打铁纠错。鹤壁市辅仁中学八(3)班使用后,作业批改效率提升3倍,学生作业纠错及时率达90%,知识巩固效果显著。
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项目中,鹤壁市辅仁小学作为试点校,全校学生参与人工智能课程学习,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斩获多个奖项。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借助数字化手段精彩纷呈,鹤壁市辅仁小学开设编程、绘画等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学生参与率达80%。
示范区的“13467”数字化教育工作模式,让教育乘上数字化快车,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达150多个,6所学校分别获得国家、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区教体文旅局荣获省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省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区等荣誉,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未来,示范区将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不断完善“13467”数字化教育工作模式,坚定不移的做好数字化建设应用和融合创新工作,构建区域融合创新新形态,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区。(吴菲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