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漯河市郾城区:乡村振兴成果丰 “农”墨重彩谱华章

Date:2025-02-27 13:33:32    来源:    作者:   访问:43   

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按照“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工作要求,紧盯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富民增收为核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取得显著成效。该区农业农村局先后被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县级先进单位、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先进单位、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等。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该区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为抓手,整合资金742万元,对全区16万亩耕地进行秸秆粉碎深耕还田作业。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3845万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60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提升。全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累计115万亩,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9.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8.3万吨,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2024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4%。

夯实特色农业基础。该区将多元化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年全区生猪存栏46.38万头,出栏82.21万头;肉牛(羊)存栏3.23万头,出栏3.63万头;家禽存栏198.89万只,出栏372.15万只。该区连续17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05万元,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全区累计培育“郾城鲜桃”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绿色农产品7个。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该区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良种繁育、粮食种植、收购仓储、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等企业、机构深度合作,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68家、家庭农场17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村集体经济联合社141家。组建雪健、新汇粮食产业化联合体2家,推动5家龙头企业、165家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实施订单生产,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6万元,同比增长5.5%,居全市第二位。

农田建设推进扎实。该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实施总投资9000万元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覆盖商桥镇、李集镇19个行政村,目前整体工程进度完成89%以上;围绕“水韵沙澧”工作部署,整合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五虎庙灌区、淮河洼地治理、吴公渠治理等项目资源,全域谋划高标准农田水系连通工程。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共整治“三沟四渠”近500公里,干支渠连通80%以上。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该区扎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围绕“2+1”工作任务,组织各镇开展人居环境清洁行动。截至2024年年底,共拆除残垣断壁115处、危旧房屋20处,治理黑臭水体137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4.15万棵。2024年10月份,该区组织各镇大力开展“秸秆清运攻坚周”活动,清理秸秆6万吨,实现了可燃物禁烧和农村人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

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该区始终把脱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综合实施就业、金融、消费等帮扶措施。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726户2285人,帮助414户1270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285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49%;存量贷款475户2057万元,户贷率46.12%,超过全市平均户贷率5个百分点;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7笔4831万元,带动帮扶脱贫户1018户,覆盖率达66%以上。消费帮扶方面,组织20多家企业在中国社会帮扶网申报认定消费帮扶产品28种;5款产品参加全省线下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活动;20家企业41种优质特色产品成为“豫农优品”。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