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正当时:2025首届中国国风时尚周的文化破圈之路
当聚光灯穿透艺秀小镇时尚发布中心的夜空,T 台之上,一针一线皆成诗行—— 那些藏在云锦织金里的盛唐气象、绣在苏绣纹样中的江南烟雨、凝在缂丝肌理间的宋元雅韵,正随模特的步履缓缓苏醒。
10 月13—15日,2025首届中国国风时尚周于河南中牟新区·艺秀小镇时尚发布中心如期绽放。2025首届中国国风时尚周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河南中牟新区管理委员会支持,中国服装协会国风时尚专委会、中牟新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郑州艺秀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郑州市服装协会协办。
多个本土国风品牌以各自的美学匠心,在这片热土编织出产业升级的壮阔图景:从“金顶奖”设计师用世界语言转译东方美学,到织造司让汉服从“小众热爱”生长为“大众风尚”,从非遗技艺借科技焕发新生,到新中式以极简诠释东方哲思,再到礼服品牌用仪式感承载文化深情。这些品牌如同经纬,在艺秀小镇的广阔平台,共同织就中国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风锦缎”。
而这璀璨图景背后,更是华夏服饰文明穿越千年的当代回响:据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汉服市场以137亿元规模叩响大众消费之门,预计2028年将以334亿元体量续写新篇,从百亿到三百亿的跨越,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丈量着传统文化从“博物馆橱窗”走向“日常衣橱”的鲜活路径,让千年文明在时尚浪潮中生生不息,为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文化动能。
国际视野派
——以世界语言转译东方美学
作为开幕大秀的 JIWENBO 品牌,由“金顶奖”设计师计文波操刀,用一场“东方美学沉浸式盛宴”重新定义国风服饰的国际表达。
计文波始终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创作源泉”,拒绝将传统符号简单堆砌,而是致力于用世界性的设计语言,让东方元素获得全球审美共识。此次秀场服饰以深墨绿为主色调,宛如从《千里江山图》中萃取的色彩,自带东方意境的深邃与雅致。中式立领、斜襟等经典元素被巧妙嵌入,精致的花卉刺绣并非单纯复刻古画,而是以现代针法重构,每一针线都是传统非遗与当代设计的对话。
在结构设计上,计文波将中式美学与世界裁剪完美交融,松与紧的平衡、简与繁的交错,让服装的立体空间感极具张力。飘逸的纱质面料与挺括的廓形形成鲜明对比,模特步履间,纱裙如流水般摇曳,既保留了东方服饰的端庄雅致,又契合当下全球时尚圈对“流动感”的追求。正如计文波所言:“文化的传承既不是照用,也不能乱造。”他的服装看不到直白的“中国风”标签,却在每一处细节中渗透着东方哲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恰恰是中国国风服饰走向国际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形制派
——让汉服活在当代生活
织造司作为汉服领军品牌,既为“汉服界终于有了自己的时装秀”而深感荣幸,更用一场“时空秘境”般的秀场,将这份期待化作华夏服饰从唐宋明到现代的传承与变迁。与其他品牌不同,织造司始终坚守“形制为本”的理念,却又打破“汉服只能用于拍照”的刻板印象,让传统服饰真正融入日常——秀场上,不仅将仿妆花、苏绣等传统工艺精工细作于衣间,更创新采用牛仔、小香风等现代面料,在传统形制与当代材质的碰撞中焕新汉服模样;盛唐的雍容裙裾、宋代的婉约褙子、明代的端庄袄裙依次登场,却并非简单复古,色彩上新增莫兰迪色系适配现代审美,缂丝、绒花等非遗技艺也经轻量化处理解决穿着痛点。
织造司的核心魅力,正在于践行“未来汉服发展趋势是日常化,只有在日常穿上才能发扬光大”的理念,真正“让非遗走进生活”。当模特身着改良版明制马面裙搭配简约白T恤登场时,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汉服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穿着逛街、通勤的日常服饰。品牌从唐宋明服饰的古典韵味出发,却不局限于历史,通过“形制正确+设计创新”的双轨模式,让华夏文明的服饰基因在当代延续,推动汉服从小众圈层的文化符号,转变为大众消费市场的新潮流,让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日常穿搭中鲜活的文化表达。
新中式极简派
——用线条诉说东方哲思
与其他品牌的浓墨重彩不同,涂月的秀场弥漫着“静谧张力”。暖光之下,模特身着黑、白、米白等素色服饰登场,线条简洁流畅,却在细节处暗藏巧思:月相图案的配饰、螺旋纹的刺绣,都是从东方传统意象中汲取灵感,却以极简的形式呈现,没有繁复的花纹,却通过面料的垂坠感、剪裁的利落感,传递出“留白即意境”的东方美学。
TUYUE涂月自2008年创立,便以“时间×东方美学×可持续”为核心理念,核心主张是“旧料新裁”。本次系列里,所有单品均以库存面料再造,经拆解、植物染与再剪裁,让旧面料焕发新生,这种“惜物哲学”不仅契合当下环保潮流,更暗含东方文化中“物尽其用”的智慧。
在设计上,涂月拒绝将中式元素符号化,而是从“意境”出发,让服装成为东方生活态度的载体。无论是中式立领勾勒轮廓的的植物染手工白衫,还是重组面料后多层次感的深色连衣裙,皆无多余装饰,却自带从容克制的东方气质,恰好契合品牌对消费者的洞察——他们渴望从衣着中获得情绪安定与精神归属,而这份“有时间感” 的设计,正是最好的回应。
在涂月看来,未来国风应从“形”回归“意”:不拘于汉服改良或视觉符号,而是用现代语言传递中国人节制、从容、与自然共振的感知。当年轻人愿意穿上 “有时间感的衣服”,国风才真正活在当下,这也是品牌用极简美学,为新中式留下的深刻思考。
非遗创新派
——用科技激活传统技艺
真维斯・黄刚专场以“非遗 + 时尚 + 科技”开辟国风服饰新赛道。
作为“中国非遗国潮品牌”代表,真维斯品牌生态圈协同创新中心首席设计师、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黄刚始终致力于将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环保理念结合,核心瞄准的消费群体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这部分年轻消费者对国潮文化高度认同,既追求服饰的文化内涵,也注重设计的时尚感与日常实用性,成为推动非遗服饰“破圈”的关键力量。
此次秀场服饰在工艺与面料上极具巧思,除了对香云纱的创新创作,更融入苗绣、苗银等非遗工艺,让服饰在现代设计中尽显民族文化的细腻与璀璨,精准契合年轻群体对“有故事、有颜值”服饰的需求。同时,面料中融入全域可降解材料PHA,践行“可持续国风”理念,并借3D打印实现科技与传统的碰撞,让非遗技艺具备产业化复制可能。设计上,黄刚以织绒填充纹样搭配珠片亮泽,让服饰兼具非遗底蕴与现代先锋感;依托真维斯“名牌大众化”理念,将非遗服饰从高价艺术品变为年轻消费者可购的日常单品。这种“非遗平民化”路径,既扩大消费群体,更赋予传统技艺传承动力——年轻人穿着让技艺有了生存土壤,科技则为其规模化赋能,这正是中国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守护传统、拥抱创新。黄刚认为,国风时尚周是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传播的优质载体,既为设计师提供非遗创新展示平台,也搭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对话桥梁。
仪式美学派——
以礼服承载文化记忆,用针线诉说东方深情
时光如烟,漫过重檐庑殿的轮廓;一方鎏金刺绣屏风徐徐流转,晕染出跨越千年的光华。作为闭幕大秀,天玺品牌以“穿在身上的中国文化”为精神内核,以“玺”为创作源点,解码华夏三千年礼制文明,倾情呈现了一场流动的东方文化殿堂,将古典仪式的庄重气韵与当代审美的简约从容熔于一炉,织就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美学对话。
秀场上,非遗宋锦与苏绣技艺在经纬交错间编织浪漫叙事:赤玉红礼服上的盘金绣龙凤、花鸟纹样璀璨夺目,延续中式婚礼的祥瑞寓意;玉子、长春等灵力之色则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真丝罗缎与灵巧的打籽绣相映生辉。天玺突破传统形制,将彩帨、蔽膝等古典元素进行解构与重塑——一件红色敬酒服以收腰剪裁搭配可拆卸拖尾,既庄重亦实用,让仪式美学融入日常。
天玺的设计哲学在于“承古法而破形制”。设计师从自然中撷取花鸟相映的灵动生机,以非遗匠艺镌绣于衣;更将法式浪漫与现代松弛感注入东方轮廓,在鎏金穹顶下铺陈出跨越时空的雅致美学。天玺深知,每一件礼服都是“文明的织造”:历史纹样化为针脚,哲学意境裁为衣袂。它不仅连接着文化根源与家族的记忆,更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这场大秀不仅树立了“仪式美与实用性兼具”的新标杆,更让世界看见中国礼服超越时空的隽永气质。
当10月15日的闭幕灯光落下,艺秀小镇的夜空仍回荡着华夏服饰文明的回响。那些曾在T台绽放的云锦织金、苏绣纹样、缂丝肌理,早已不只是秀场的惊艳瞬间,更成为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的鲜活注脚。未来,会有更多匠心品牌绽放于艺秀小镇,这里是集文化展示、时尚秀演、产业聚合于一体的国风国潮产业创新中心,致力于成为中国国风时尚的引领者。从这里出发,国风服饰不仅引领着时尚潮流,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文化的璀璨名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