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日烘3万吨”全力守护“雨中粮”
10月14日,在河南省邓州市高集镇一处粮食烘干中心内机器轰鸣,运送湿粮卡车络绎不绝,金黄的湿玉米在机器轰鸣声中通过传送带送入烘干塔,热浪裹挟着谷物的香气扑面而来。
“刚收的玉米水分大,不及时处理就会霉变。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抢烘,目前全镇每日烘干量超过550吨。”该市高集镇党委书记陈峰介绍道。
面对持续阴雨天气,邓州市239万亩秋粮收获面临着严峻挑战。该市围绕“抢”“烘”“排”“收”关键环节打出“组合拳”。全市统筹调配各类收割机3500余台,针对湿软田地专门调度926余台履带式收割机,全力推进抢收工作。同时邓州市提前对全市230台烘干设备开展全方位维修保养,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开尽开、满负荷运转”。
邓州市将粮食烘干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方便农户就近烘干,邓州市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中公示了151家烘干主体的位置、联系方式及服务能力,搭建起“群众——烘干点”便捷对接桥梁。
“村里的电烤房改一改就能烘花生,温度、湿度全靠电脑控制,出来的花生又香又干!”在该市裴营乡军杨村种植大户杨宁看着刚出炉的花生,难掩喜悦之情。除了专业烘干设备,该市还创新整合资源,将800座烟叶电烤房改造用于花生烘干,让每一处可用场地都成为保粮阵地。
“传统晾晒受天气影响大,我们采用电烤房烘干,不仅效率提高,损失率也从原来的15%下降到不足3%。”裴营乡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烤房可根据花生品种设定精准温度,一次可烘烤花生6000余斤,24小时即可完成干燥流程。
为解决烘干过程中的集中用电需求,国网邓州供电公司组建了17支保电服务小分队,对重点烘干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同步加强电网运行监控,为烘干作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在保障烘干设备运转的同时,邓州市更注重提升科学烘干水平。通过编制《科学烘干技术指南》,重点普及控温、除湿、通风等关键技术,使粮食干燥周期缩短30%以上。组建农业技术服务队分包乡镇开展“手把手”指导,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烘干方法。对于暂无烘干条件的农户,技术人员指导利用厂房、仓库等闲置空间,因地制宜采取摊薄晾晒、加大翻动次数等措施,配合鼓风机等设备加速除湿,有效防止粮食霉变。
为确保农户“粮出手、钱到手”,该市还组织370余家粮食收购企业与烘干点“点对点”对接,推行“烘干即收购”模式,粮食烘干后直接运往收购企业,保障群众粮食“收得回、卖出去、价如意”。
从争分夺秒的抢收现场到全负荷运转的烘干车间,邓州市通过机械调配、技术指导、电力保供、收购衔接等全方位举措,全力打好“三秋”生产攻坚战,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陈双阳 盛志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