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特色产业旺 乡村活力足
9月28日,走进河南省桐柏县城郊乡兰花种植基地,45座标准化玻璃温控兰棚格外醒目,棚内20万盆华夏朱金、朱金中透等200余种名贵兰花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现在在家门口的兰花基地里,既能学习种植技术,还能通过交易赚钱,一年下来收入比外出打工稳多了!”城郊乡彭沟村兰花种植户况成一边打理着自家培育的“变形中透”兰花,一边笑着说道,言语里满是对这份“兰花事业”的认可。这个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80余亩的基地,如今已聚集了36家种植经营户,年交易额达1.2亿元,成为桐柏县兰花产业的重要交易市场,还带动百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年增收3万元左右。
城郊乡兰花产业的兴旺,是桐柏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兴村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培育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纽带,以业态拓展为突破,构建起“产兴、民富、村强”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让群众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共享红利,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桐柏县坚持科技兴农、规划先行的理念,精准对接政策导向,主动牵手中国茶科所、中国农业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围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生态鸡等特色品类,编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搭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政策支撑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定方向、明路径”。
在此基础上,桐柏县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逐步完善以茶、药、菌、花、鸡为主导,油料、林果等产业为重要补充的“5+N”特色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90万亩,年产值达35亿元。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10万头、30万头,肉鸡产能达2000万羽。
为给产业插上“科技翅膀”,桐柏县创新探索“院士+政府+企业”协同发展模式,成功引进谯士彦院士工作站、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基地、康相涛院士工作室等高端科创平台,构建起从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到产业融合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科技附加。如今,全县27个绿色农产品基地相继建成,69张绿色、有机等认证证书“擦亮”了桐柏农产品的“生态名片”,科技附加值的提升让特色农产品从“土疙瘩”变成了“金宝贝”。
立足山坡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桐柏县还大力发展林苗、林药、林果、林禽、林畜等林下种养业,持续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其中,康相涛院士“三边一院”发展模式的推广,让“小规模、大群体”的生态养殖项目落地见效——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地边缘发展肉鸡养殖,既不占用耕地,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三边一院”模式带动1100余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为让农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链条,该县积极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创新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制度。通过这一制度,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单”,精准对接消费市场;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派单”,统筹协调生产资源;农户专注田间管理“接单”,安心发展生产,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利益联结格局,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
针对工业主导型乡村,桐柏县还探索建立供需联动“双带”机制,支持村集体成立建筑劳务公司,一方面带动村级劳务中介机构主动对接市场,拓展劳务输出“订单”;另一方面根据劳动力就业意愿,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按需“选单”,实现“培训即就业、上岗即增收”。截至目前,全县12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联结带动4.4万余农户,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产业链”真正变成了群众的“增收链”。
产业兴则乡村兴。从特色产业培育到利益机制完善,从科技赋能到业态创新,桐柏县正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金钥匙”。(李彦)
关键词:


南网通航公司携“拳头产品”亮相2025第三届CATA航空大..
河南镇平:重阳敬老暖人心
中石油携手华为开展AI+生物多样性保护 OECMs保护地智..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