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大葱架起乡村振兴致富路
金秋时节,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湍河、白河两岸,万亩葱田绿意盎然,一垄垄大葱挺拔而立。葱农们驾驶着培土机穿梭田间,分拣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保鲜库里一捆捆大葱整齐码放……这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正是新野县以大葱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写照。20年来,新野县从零星试种到万亩连片,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让一根大葱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扁担”,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梦”。
时间回溯到2003年,彼时的新野县樊集乡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守着薄田难增收。乡党委政府经过多番调研,决定引进大葱种植项目,却遭遇了“群众不敢种”的难题。“种惯了小麦玉米,突然改种大葱,万一赔了咋办?”这是当时农户们的普遍顾虑。
为打消群众疑虑,樊集乡干部率先“吃螃蟹”。乡班子成员每人带头种植20至40亩,在刘庄、后河两村打造500亩大葱示范田。他们白天泡在田间学技术,晚上走村入户讲政策,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精细化照料。当年,示范田亩产突破6000斤,亩效益超3000元,是常规农作物的5至6倍。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农户们的心结渐渐解开。2004年,乡里推出保护价收购政策,以“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户收益,40多名乡干部、96名村干部再次带头扩种,全乡大葱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到2000亩,亩纯效益达3500元。两年的成功实践,让“种葱能致富”的观念深植人心,为新野大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要壮大,科技是关键。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仅凭传统经验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樊集乡党委联合河南鑫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多次赴省农科院、山东安丘等地“取经”,聘请3名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从品种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
2025年,种植户翁金召的22亩大葱遭遇雨水侵袭,部分幼苗受损。在技术团队指导下,他及时采用科学补栽技术,不仅挽回损失,还实现亩产万余斤,年收入预计达20万元。近年来,新野县更是加速科技赋能,先后引进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工厂化育苗等技术,实现从育苗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如今,大葱亩产稳定在1.2万斤以上,亩均节约成本500元,增收900元,产品品质也大幅提升,远销重庆、西安、银川等地。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附加值高”,新野县不断延伸钢葱产业链条。鑫宛农业投资建设大型保鲜库、冷冻库,解决了钢葱集中上市的价格波动难题,让农户“四季有收益”;建成分拣、初加工、预包装车间,引入吹皮气枪等现代设备,替代传统人工扒葱,不仅提高效率,还让大葱品相更优,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目前,该公司每天可处理20至30吨大葱,常年带动百余名周边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野县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格局,大葱年产值达5.76亿元,带动1.1万户农户种植,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成为国内知名的大葱主产区。
如今,新野大葱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仅辐射本县多个乡镇,还带动卧龙区英庄乡、宛城区瓦店镇及邓州、唐河等地发展大葱产业4万余亩,形成了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展望未来,新野县将持续推动大葱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让这根“致富葱”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多增收致富的新篇章。(王凯)
关键词:


南网通航公司携“拳头产品”亮相2025第三届CATA航空大..
河南镇平:重阳敬老暖人心
中石油携手华为开展AI+生物多样性保护 OECMs保护地智..
中国探洞游乐行业高峰论坛:探索成长的未来..
爱慕运动|告别枯燥乏味 点燃你的运动热情..
2019全国青少年迎春大联欢在重庆拉开盛大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