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车间撑起振兴“钱袋子”
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毛刷制品顺着传送带缓缓下线,码放整齐的纸箱正等候装车发往外地……9月21日,在唐河县张店镇老人仓村洁美日用品车间内,机器声与工人的忙碌身影交织成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在外东奔西走,不如落脚家门口。”车间负责人方永献的话道出了众多返乡创业者的心声。2018年,曾在沿海城市打拼的方永献嗅到了家乡发展的机遇——老家唐河推出乡村工厂扶持政策,不仅提供闲置厂房改造补贴,还给予税收减免、技能培训等“一揽子”支持。借着政策东风,他创办的加工厂迅速落地,首批就吸纳了老人仓村及周边村庄10余名留守妇女、富余劳动力就业。
在张店镇,像这样的“归雁”故事不断上演。一批批外出务工者带着大城市积累的成熟技术、市场人脉与创业资金,循着思乡情愫与政策红利返乡,将“打工经验”转化为“创业动能”。从服装裁剪到藤编技艺,从电子器件组装到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车间的业态日益丰富,让“家门口就业”从愿景变为现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乡村车间则是激活产业的‘动力源’。”张店镇宣传委员赵靖介绍,镇里始终将乡村车间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搭建起“建、用、管”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全镇已建成乡村车间32个,涵盖服装加工5家、包装生产3家、配件及藤编加工各5家、电子器件3家,农副产品加工以11家占据主导。
这些扎根乡村的“微型工厂”,正释放出强大的振兴效能:400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留守妇女占比超六成;村集体年增收累计达300万元,务工群众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乡村车间不仅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耽误”,更让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造血”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郭宏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