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添香 金秋“大月饼”守味出新
又到一年中秋时,合浦月饼小镇的醇香再度飘满大街小巷。在这象征团圆与丰收的节日里,当地不仅传承着地道的传统风味,更依托合浦大月饼产业勾勒出亮眼的经济版图。目前,合浦大月饼年产销量超2万吨,产值约25亿元,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占广西大月饼市场80%以上、全国大月饼市场40%以上。合浦税务部门着眼关键节点,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秀团队为“大月饼”发展“加料增香”。
“头一遭见到这么大的月饼,闻着倍儿香。”一位老北京赞叹道。在第二届北京烘焙展暨第二十五届北京月饼文化节上,一枚重达388斤、直径约1.2米的“月饼王”亮相展会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注意力,大家排起长队纷纷品尝。这枚“月饼王”背后,是深耕合浦大月饼制作数十年的老字号——广西黄家月食品有限公司。
作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字号,黄家月早在2021年就获评 “合浦大月饼制作技艺” 广西非遗传承单位,还斩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如今,公司坐拥超6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基地,日产能突破10万斤,年产值超3600万元,产销规模稳居广西前列;线上渠道表现同样亮眼,常年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广西月饼品类中名列前茅,曾创下单日百万元销售额、1分钟500单的订单纪录。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合规经营的长期坚守。月饼企业多为季节性生产,3-6个月的淡季因无实际经营收入需按零申报,黄家月曾因此触发纳税信用评级“不予评A”指标。按照政策规定,因季节性生产等客观原因导致指标异常的纳税人,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纳税复评,提升到A级。合浦税务部门及时协助企业在电子税务局提交复评材料,助力企业获评纳税信用A级。良好的纳税信用不仅能让企业享受办税便利,更成为其“长期主义”发展的关键支撑,实现合规经营与长远发展的双向赋能,这正是老字号持续稳健发展的秘诀之一。
除了坚守匠心的老字号,合浦月饼小镇也不乏打破常规的“新滋味”。近年来,当地企业立足北部湾畔的资源优势,将特色海产品融入月饼制作,让“海味月饼”成为中秋市场的“新网红”——其中沙虫月饼更是凭借“一口鲜醇”圈粉无数,为传统中秋味道注入新活力。
地处北部湾畔的合浦县,物产丰富,不仅拥有1500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与8万亩浅海养殖基地,更盛产虾、蟹、沙虫、牡蛎等特色海产品。当地月饼企业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创新,以海产品为原料,推出特色鲜明的“海味”月饼。
“除沙、祛腥、调馅、制皮、成型、烘烤……”这是制作沙虫月饼必不可少的环节。沙虫素有 “海上冬虫草” 之称,用其制成的月饼,既保留了海味的鲜醇,又兼具月饼的酥香,入口鲜美、清香爽口。
走进合浦兰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月饼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刚出炉的沙虫月饼香气弥漫,经过冷却、包装等工序后,正抢“鲜”发往各地。“为了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口感,我们坚持按订单生产,从接单到出货最快只要24小时,每天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公司副总经理陈娟娟介绍,精准的订单式生产,让海味月饼的“鲜”味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作为合浦海味月饼的代表性企业,兰园食品凭借首创的沙虫月饼打响品牌,如今正全力冲刺中秋产销旺季。针对企业旺季订单式生产特点,合浦税务部门主动提供“一对一”税务辅导:指导财务团队优化开票流程,避免订单高峰期发票开具延误;协助梳理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税务合规要点,制定全流程管理办法,实现从合同签订到产品出货的合规闭环,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全力守住海味月饼的“鲜”。
从黄家月等老字号坚守匠心、传承非遗技艺,到兰园食品等企业创新推出特色品类,合浦月饼产业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让合浦月饼既守得住“老味道”,又玩得出“新花样”。
“合浦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月饼产业生产和销售全链条需求,通过‘一对一’辅导、政策精准推送、合规风险提示等务实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护航月饼产业做大做强,让合浦月饼的香味飘得更远、口碑传得更久。”合浦县税务局副局长陈均东表示。
(合浦县税务局苏燕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