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在京开幕,展现中国美术新时代成就
2024年9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近年来全国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实践,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人民幸福生活,展现了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新面貌。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届,是中国美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展览,在引领创作方向、推动艺术创新、培养美术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届展览共设立13个分展区,展出作品4814件,并从中精选出686件进京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雕塑、实验艺术等多个门类,集中体现了近五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和探索方向。
展览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国家重大工程到百姓日常生活,从绿水青山到城市新貌,美术工作者以宽阔的视野和多样的手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塑造了一批各行各业劳动者、奋斗者的感人形象。王海滨的中国画《精益求精》刻画了工人专注工作的场景,贾巍的水彩粉画《大国崛起·飞天》精细描绘航天科技成果,张辉的版画《追梦人》则展现了科研群体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不仅在构图与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更实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体现出艺术家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严”的执着追求。
中国书画艺术协会常务理事高金月女士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她的创作秉承传统笔墨精神,同时融入当代审美意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创造力,为展览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展览还特别关注美术在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一系列设计类、工艺美术类和科技艺术作品,如《北京社区微花园》《长白山国家森林步道景观规划》《石窝剧场》等,体现出“大美术”理念在城乡规划、社区美育、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实践。艺术家走出画室,进入田野和社区,推动艺术与科技、社会需求深度融合,拓展了美术的功能边界。
在语言创新方面,展览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态势。沈晓明的中国画《金色土地》以洒脱的笔墨和明丽的色彩表达写意精神,传递出蓬勃的时代气息;陈抱阳的《智能体共生:从运河到银河》、费俊的《情绪剧场》等数字艺术和交互装置作品,则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跨域融合,构建出沉浸式叙事空间,展现出美术创作在数字时代的新可能。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展览现场表示:“当代美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坚持守正创新,通过融合创新展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我们要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为新的起点,秉持锐气,继续探索,推动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本届展览不仅是对五年来全国美术创作的系统检阅,更是一次面向新时代的文化献礼。观众可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中国美术工作者贴近现实、讴歌时代、服务人民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热忱。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下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