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印记——石桥剪纸
河南省南阳市 卧龙区石桥镇的石桥剪纸,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2024年入选卧龙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200余年的历史积淀和独特技艺,其以刀代笔、以纸传情,融合中原农耕文明的质朴情怀与汉代文化的雄浑气韵,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
石桥剪纸的题材兼收并蓄:含龙凤、瑞兽等吉祥纹样,节庆、嫁娶等民俗场景,科圣张衡等本地名人及月季花等石桥标志,既寄寓祈福心理,亦承载地域记忆。技法独树一帜:以剪刀、刻刀为工具,擅用“阴阳双刻法”——阳刻线条刚劲如汉隶,阴刻镂空婉转似行云,线条如笔走龙蛇,兼具北方剪纸的粗犷简练与南方的精巧雅致,刚柔相济,装饰性与叙事性并重。部分艺人可即兴创作,无需画稿。
石桥剪纸肇始于清末,初为妇女农闲时的手工技艺,以花卉、动物等图案装饰生活。随着南阳民俗、楚汉文化及三国历史的融入,题材逐渐拓展至吉祥符号、传说故事,形成“以纸为媒,以剪传情”的艺术体系,成为石桥镇文化标识。
石桥剪纸的传承以家族传承和师徒制为主,代表性传承人徐朴在传统基础上融合绘画技法,赋予作品现代审美。近年来,当地通过“非遗进校园”及短视频传播,推动剪纸从家庭手艺走向公共文化空间,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其承载的民俗内涵与艺术价值,不仅成为研究南阳文化的“活化石”,更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徐璞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