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鹤山区: 凝聚“银发力量” 助力社区基层治理
在鹤壁市鹤山区鹤山街街道河东社区,有这样一群“特殊合伙人”,他们白发映初心,离岗不离责。由社区牵头组织,汇聚老党员、老战士、老矿工、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五老团队”,正以“退岗不退志”的热忱投身基层治理,在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等多领域主动担当,如温暖引擎般助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跑出“温暖加速度”。
社区搭台五老就位
社区深知基层治理需要“接地气”的力量。2023年,一场聚焦“银发资源激活”的行动在河东社区启动——通过走访摸底、动员沟通、搭框架建机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对接辖区内有经验、有热情的老同志,将分散的“银发智慧”拧成一股绳。从老党员吴国荣的“红色故事库”,到老战士孙新民的“调解经”,从老矿工郑双林的“技术活”,到教师、干部群体的“文化力”,“五老团队”正式成立,成为社区治理的“银发先锋军”。
唠家常里的“政策课”
社区工作人员搭好“理论宣讲台”,五老成员则唱活“政策讲解戏”。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长桌旁,老党员们围坐居民中间,把党的创新理论掰碎了、揉软了讲——周桂英用“邻里互助化解矛盾”的故事,解读“共建和谐社区”的政策逻辑;马海江结合“社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唠透“基层治理为民”的发展理念。没有晦涩术语,只有家常对话,五老成员把“高大上”的理论变成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的“生活理”,让政策宣讲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聊”,凝聚起“跟党走、建家园”的共识。
老传统撞上“新玩法”
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社区工作人员与五老成员手中稳稳传递。挖掘本土民俗、红色故事时,社区工作人员跑腿找资料、协调场地;策划节庆活动、文化讲堂时,五老成员登台当主角。春节写春联,老教师执笔教书法,让“年味儿”里多了文化传承;端午包粽子,老矿工分享“矿区传统习俗”,让民俗记忆活了起来;腰鼓舞表演、红色故事分享会中,五老成员带着居民“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老传统遇上社区搭起的“新舞台”,本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成了社区生活的“新日常”,让居民在参与中重拾文化自信。
红马甲里的“安全网”
社区工作人员牵头组建“红马甲巡逻队”,五老成员主动当起“平安守护者”。社区划定巡逻路线、明确职责分工,搭好机制框架;五老成员则穿梭楼栋街巷、排查安全隐患,用脚步织密“安全网”。孙新殿检查消防设施时,带着“技术人”的严谨;吴国家调解邻里纠纷时,凭着“老党员”的威望,他们留意车辆停放、劝导不文明行为,把“平安社区”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守护,让居民出门安心、回家放心,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老经验串起“环境链”
环境治理的“攻坚战”中,社区工作人员与五老成员并肩作战。社区统筹资源、宣传动员,五老成员则带头示范、带动邻里。清理卫生死角时,老人们拿着扫帚冲在前,用行动打破“环境治理是年轻人的事”的刻板印象;规整乱停车时,老干部耐心劝导,用“唠嗑式沟通”化解抵触情绪。雨雪天除冰铲雪,五老成员带着居民“抱团干”;日常巡查监督,他们变身“环境监督员”。在“银发带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加入,让“共建共享宜居家园”从理念变成行动,社区环境一天天焕新。
从理论宣讲凝聚共识,到文化传承丰富生活;从平安巡逻守护安宁,到环境治理改善品质,社区工作人员搭台、五老成员唱戏,共同织就河东社区的治理“暖网”。五老团队的故事,不仅是“老有所为”的生动注脚,更是基层治理“多元共治”的鲜活样本——社区激活银发资源,五老成员释放经验价值,居民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真正融入社区血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