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泉州南安市水头镇:“五同五新”赋能“三区联创”,绘就 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图景

Date:2025-08-14 10:19:32    来源:    作者:   访问:61   

近日,福建泉州南安市水头镇中骏世界城人头攒动,一场热闹的积分兑换活动正在这里开展,居民们正用志愿服务累积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生动一幕,正是南安水头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三区联创”推动深度融合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南安市水头镇滨海社区以“三区联创”抓手,创新推行组织同建、队伍同管、治理同抓、阵地同享、发展同促等“五五新”工作法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打破社区、园区、厂区、小区、院区、校区之间壁垒。依托“三区联创”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构建起“市级挂钩-镇级主抓-社区主战-基层党组织响应”的四级组织体系,聚合企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优势资源,在提升服务效能中推动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特色发展,一张“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图景正悄然绽放。

激活“流动探头”凝聚共建共治新动能

成立于2020年的滨海社区居委会,前身为福建海联创业园,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万,涵盖29个居住小区、58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9家),是集商业小区、总部经济、工业园区于一体的综合型社区。“如何让治理更高效?这是我们一直琢磨的事。”滨海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少斌说。

今年7月1日,滨海社区党支部联合埕边村党总支部、南安市触手可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党支部,以“三区联创”为纽带,在20个二级网格基础上,聘请10名外卖骑手担任兼职网格员。这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骑手,由此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力量”。

新就业群体

“以前在路上看到啥问题,都不知道往哪儿说。现在不一样了,多了这个新身份,真就更留心身边事了,你看,学校门口路段标识不清楚、哪儿堆了垃圾没人清,我们都顺手拍张照发到群里,很快就有人跟进。”骑手舒继东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道,“现在走在街上,感觉自己就像个‘移动监督员’,特有成就感!”

“骑手每天走街串巷,对社区情况熟门熟路,自从有了‘蓝色大军’的助力,社区治理像装了‘移动探头’,哪里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说起与饿了么的共建成效,林少斌赞不绝口。

不止于“流动网格员”,滨海社区还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起“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红色助企先锋队、爱心医疗服务队等6支“滨go”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让治理力量从“点”到“面”全面铺开。

邻里中心

如今,走进滨海社区党群(人才)服务中心,“书记联议站”“红色亲邻议事会”“外卖小哥议事会”等协商平台常态化运作,党政合办“公家事”、共驻共办“大家事”、热心协办“自家事”的场景处处可见……社区已然构建起“社区搭台-网格牵线-群众唱戏”的工作链条,将各方力量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拧成了“集成作战”的强大合力。

产学研联动打造宜居宜业新生态

“用上华侨大学研究院研发的大板自动刷胶设备,人工成本降了,刷胶速度也快了不少!”在南安市环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给石材大板刷胶。

“以前石材大板刷胶依赖人工,单块板刷胶四五分钟,工人不仅受体力、熟练度影响,工作环境也比较差。”环球石材人事行政经理凌辉向记者介绍,自动化设备投用后,彻底改变了石材大板传统刷胶模式。

华大研究院产研学

凌辉坦言,石材行业普遍存在实践经验足,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问题,“自从华大研究院成立以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生产痛点。”他介绍,两年来,环球石材与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在石材镶嵌工艺优化、水刀拼花工艺升级、轮廓自动识别软件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为企业技术升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石材企业挂上“专家号”,实现“家门口问诊”的模式,这是水头镇推动“资源联享”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在市镇两级推动下,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南安市石材建陶双创孵化基地相继落地滨海社区,通过产学研成果转化,为石材、建陶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引擎”,带动了石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其实,在滨海社区,资源共享的触角,远不止于产业领域,更渗透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区特意将每月首个周末设为‘邻里联谊日’,举办亲子阅读会、主题送教下乡、“微心愿达成季”等活动,让“邻里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打造“公益+普惠+市场”一站式服务体系,联合辖区餐饮、家政、培训机构等成立“惠民服务商家联盟”,向居民推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机制,让党员群众以服务存积分、以积分兑物品或换服务,居民凭志愿服务积分即可兑换周边商家优惠,既激发了居民们的参与热情,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依托党群(人才)服务中心,我们融入‘一站式’工作圈、‘便捷式’生活圈、‘联动式’物业圈,通过空间集约化改造、服务精准化植入、产业品质化提升,持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林少斌说。

盘活闲置资源开创抱团共赢新局面

“社区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输车辆充电再也不用绕远路啦!”在滨海社区新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旁,货车司机师傅刚给车辆充好电,拔下插头时忍不住笑着感慨,“以前要跑10公里充电,来回得花小时,现在厂区附近就能解决,省下的时间能多跑一趟活儿呢!”

这处充电站的诞生,源于一场政企间的“双向奔赴”。林少斌回忆,此前走访企业时,多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业工厂都提到同一个难题:新能源运输车辆越来越多,但周边充电站要么距离远,要么容量不够,“有时几辆车排队等充电,能耽误大半天工期,社区想牵头解决,却苦于缺乏运营经验和专业技术。”

“你们负责找一块适合的场地出租,建设和运营交给我们,既能解企业燃眉之急,社区也能有稳定收入,双赢!”正犯难时,辖区一家企业负责人吕总主动提议道。

就这样,社区腾出5亩闲置的土地,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不到2个月,充电站便投入使用,不仅服务辖区企业,周边居民的私家车也能就近充电,社区每年还多了一笔集体收入,真正实现“一块地用出三份效益”。

充电站

这样的共赢故事,在滨海社区正不断上演。闲置多年的土地,改造成企业急需的荒料堆场,解决了石材企业仓储难题;废弃的空地清理平整、搭起摊位,变成热闹的邻里夜市,傍晚时分烟火气十足,成了职工下班后带娃散步、朋友小聚的好去处……仅用近2年的时间,社区就盘活84亩闲置资源,通过“社区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的模式,每年为集体增收30多万元。

荒料场

更珍贵的是,这些“沉睡资源”的苏醒,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模样:企业不再为配套发愁,留得住人才;居民出门有休闲地、办事有便利点,归属感越来越强;社区有了资金反哺民生,能添置更多健身器材、修补破损路面……如今的滨海社区,产业发展有空间、居民生活有温度、集体增收有门路,在“三区联创”的带动下,“产、城、人”融合的齿轮,彼此驱动、循环生长,一幅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完)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