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故事 >> 正文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机制创新研究

Date:2025-08-08 14:11:30    来源:    作者:   访问:99   

席小荣   李霞

1.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2.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绿色转型变革,绿色金融作为配置资本资源的市场化工具,成为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的核心机制。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虽已处在全球前列位置,但体系建设中金融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定价机制不完善以及风险评估体系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密切相关。制度型开放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系统化路径,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从政策驱动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体系升级,从国内封闭状态拓展成为全球开放体系。

一、绿色金融体系总体架构与组织模式

绿色金融体系架构运用“三层次、四支柱”的空间结构。三层次涵盖基础市场层、中介服务层以及政策调控层,形成递进关系。基础市场层包含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股权投资、保险保障、衍生品交易等核心板块,功能互补、协同运作,中介服务层整合评级认证、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信息服务等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政策调控层统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四支柱涵盖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为体系运行提供保障,组织模式采用“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市场参与”协作机制,央行统筹货币政策工具,地方政府制定配套措施,市场主体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差异化路径设计

发展路径根据区域禀赋、产业特色以及金融基础,实施差异化设计。东部发达地区通过金融中心优势,走“创新引领、国际接轨”的发展路径,重点发力绿色债券、绿色基金、ESG投资等高端产品,对接国际标准。中部地区结合制造业转型的实际需求,选择“产融结合、技改升级”的发展路径,专注开展绿色信贷、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支持制造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西部地区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采用“生态优先、补偿先行”的发展路径,积极创新生态补偿基金、碳汇交易、绿色扶贫等模式。在时序安排方面,需遵循“试验探索-经验总结-复制推广-全面铺开”的渐进逻辑。

三、金融产品创新的层次化供给架构

产品供给形成“普惠基础层—专业服务层—高端定制层”的层次架构。普惠基础层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开发标准化产品。绿色小额信贷采用批量化审批与自动化放款模式,个人绿色消费贷款和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场景相融合,专业服务层针对大中型企业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融资成本与减排绩效进行动态绑定,绿色供应链金融整合核心企业信用支持上下游融资。高端定制层面向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开发复杂投资工具,绿色资产证券化有效盘活银行信贷资源,绿色REITs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权益性资金。

四、风险防控与治理效能优化机制

治理机制创新构建“多维监管—动态调节—协同联动”的现代化框架。通过多维监管建立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并重模式,统一监管标准消除市场套利空间,穿透式监管,确保资金真实用途。动态调节根据市场实际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将气候风险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范围,运用逆周期工具平抑市场异常波动。通过协同联动强化各部门信息共享互通,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建立沟通机制,央地监管部门实现上下层级联动配合,与国际监管部门签署合作相关备忘录。市场化约束通过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形成有效市场纪律。

建设绿色金融体系需要统筹多个维度协调推进,包括架构设计、路径选择、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科学设计总体架构为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差异化路径选择体现因地制宜的发展智慧,层次化的产品供给架构满足不同主体的多元需求。风险防控与治理优化,确保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展望未来绿色金融体系会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技术创新推动下不断完善,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