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唐河:解困脱困为城镇困难群体撑起“暖心蓝天”
“得亏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一次性给俺补缴了9万多养老保险金,现在每月按时领取退休金,日子过得舒坦多了……”8月4日,提及退休后的生活,正在唐河县泗洲街道邻里中心避暑纳凉的二轻局下岗职工董保敏难掩喜悦之情。这个曾因11.5万元养老保险欠费而辗转难眠的普通职工,如今在“城镇困难职工居民解困脱困建设工程”的帮扶下,仅自付2万元就办妥了退休手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唐河县创新借鉴脱贫攻坚经验,自2020年起构建起“1+6+N”城镇解困政策体系:以一套精准识别机制为基础,聚焦生活保障、养老资助、住房保障、医疗救助、就学保障、就业扶持六大领域,推出22项具体帮扶措施。通过整合11个行业部门资源,形成政策“组合拳”,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300余万元,让解困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精准施策织密民生保障网。县解困脱困服务中心主任张占浩介绍,目前全县1500余名解困对象纳入城市低保或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住建部门构筑分类保障模式,安置202户无房户入住廉租房,对39户过渡期家庭发放每人每月96元房租补贴,确保居者有其屋。在养老保障方面,构建“县乡村”三级托底网络,273名困难老人实现集中供养,137名职工获139万元养老保险补贴。
破解“病根”与“穷根”交织难题。建立“预防、治疗、救助”全链条健康帮扶机制:全额代缴居民医保、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发放大病救助金85.56万元、办理慢性病卡241张,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教育帮扶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格局,近两年资助困难学生382人次,社会力量通过“友兰基金”等项目累计捐资助学10万余元。
干部沉下去,民心暖起来。336名科级以上干部与解困对象“结对认亲”,建立“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台账,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完备的“精准识别、政策集成、资源统筹、责任到人”的解困脱困模式,已使全县城镇困难群体人均增收35%,满意度达98.6%,为新时代城镇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民生政策带着温度落地,当干部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城镇困难群体收获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重拾生活希望的信心。这份“暖心答卷”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书写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篇章。通讯员:孙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