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以规范化建设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办事不知道去哪,办一件事要多地跑,办事程序繁琐等这些曾经困扰群众的难题迎刃而解,遇到问题、有矛盾纠纷去综治中心“找个说法”,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内乡县老百姓的共识。全县“一盘棋”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实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6月,一对夫妻到内乡县综治中心寻求帮助,丈夫张某因工作每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妻子杨某也因为缺少关爱、婆媳不和、工作压力大等情况患上了重度抑郁症。随着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矛盾增多,双方逐渐萌生了离婚的想法。内乡县综治中心迅速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双方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组织驻中心律师、诉讼服务中心、婚调委、婚姻家事审判庭等工作人员,从法律角度分析了离婚对家庭、子女的利弊,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改善家庭关系的建议。最终,化解了婚姻家庭危机。
三级阵地贯通筑牢服务群众“主平台”
妥善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不仅关系到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更涉及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纠纷,2024年,内乡县法院将婚姻家事审判庭整体入驻内乡县综治中心,设置了诉讼服务办公室,一些可以调解的民事诉讼案件通过诉调对接,第一时间交给行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在综治中心申请立案,立案后可在综治中心进行巡回审判,实现就地审理。
如今,经过规范化改造升级,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内乡县心理服务协会等13家机构常驻,住建、医疗、工会等15个县直单位轮驻,各单位数据在综治中心集中汇聚,大大增强了对社会治安风险的触角和感知能力,实现了对群众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站式、全链条、法治化服务。
六项机制赋能织密多元共治“协作网”
今年春节前夕,因某建筑公司经营困难,包括张某在内的6名农民工工资无法结算。接到该线索后,内乡县综治中心迅速介入,搭建调解平台,联合法院、司法局、人社、属地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处置,最终促成问题妥善解决。
为保障规范化运行,内乡县综治中心建立健全综合考评、研判预警、矛盾化解、治安防范、督查督办、信息通报等六项基本工作机制,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反应”,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定分止争的“终点站”、社会治理的“晴雨表”。
为了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内乡县综治中心建立了常态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打通矛盾纠纷来源渠道,全面实现“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仲调对接”。此外,县乡综治中心对每起矛盾纠纷即时评定“红黄蓝”三色等级,分级分类处置化解;规范“排查上报、分析研判、交办督办、结案反馈”四项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工作重点和相关表单,加强部门协作,避免互相推诿,降低风险;对高风险矛盾纠纷,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矛盾纠纷能发现、有人管、包解决。
在城区,内乡县综治中心把18个城控村(社区)纳入城区网格一体化管理范围,面向社会招聘361名专职网格员开展工作。4000余名县直部门在职党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到城区网格报到,发挥自身特长,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在农村,按照“就近相邻、便于联系、利于管理”的原则,以10到20户为标准划分“微网格”。全县网格员借助综治中心网格治理信息化平台,每天向全县群众宣传法律政策、搜集社情民意;利用手机终端App进行各类事件的巡查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电子台账同步更新,实时跟踪解决,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王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