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 杨牧青:六年坚守,开启十扇希望之窗
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跨世纪中心幼儿园园长杨牧青的办公室抽屉里,珍藏着十余张生日贺卡。每一张贺卡,都承载着她与资助孩子们之间温暖的情谊:轩轩用蜡笔画记录下了第一次喊她 “牧青妈妈” 的那个清晨,画面里满是童真与依赖;蓉蓉则在作文本上写道 “我的园长妈妈会发光”,质朴的文字饱含着深深的敬爱。在孩子们的陪伴与信任中,杨牧青 30 岁的青春岁月,被温暖成了如琥珀般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六年前,杨牧青在清淮村家访时,第一次见到了轩轩。当时,这个三岁的小男孩正蜷缩在墙边,手里紧紧攥着半截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扇紧闭的窗。“要不要跟我学画会飞的房子呀?” 杨牧青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询问。她的声音仿佛一阵微风,惊落了草叶上的晨露,那细微的声响,恰似雏鸟振翅欲飞时的动静,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当了解到轩轩家境贫困后,杨牧青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为轩轩办理了免费入园手续。如今,曾经那个怯生生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他在作文里满怀深情地写道:“牧青妈妈的拥抱有棉花糖的味道。” 这句简单的话语,传递出的是无尽的温暖与信任,见证着杨牧青给予他的爱与关怀。
六年来,杨牧青一直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当年在墙边画窗的轩轩,如今心中满是 “牧青妈妈” 温暖的拥抱;而杨牧青所在的幼儿园,也如同希望的灯塔,为十余扇紧闭的命运之门推开了崭新的窗户。那些曾经因家庭贫困而蜷缩在角落的幼苗,在杨牧青的帮助下,减免了学费,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他们仿佛坐在 “会飞的房子” 里,尽情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繁华的景象在窗外展开。而此时的杨牧青,依然坐在灯下,认真地整理着助学档案。她的案头上,还摆放着未写完的早教方案、等待审核的园所改造图纸,以及孩子们亲手制作并送给她的黏土向日葵。这些物品,既是她忙碌工作的见证,也是她与孩子们深厚情谊的象征。
清晨,杨牧青是带领孩子们观察蜗牛,引导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教育者;午后,她又化身为被资助孩子们的 “临时妈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慰藉。在社会还在不断探讨女性应该活成什么模样时,杨牧青已经用六年的时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新时代的女性可以像土壤一样,默默奉献,滋养万物;可以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给予他人成长的力量;更可以像托起星辰的夜空一样,胸怀宽广,守护希望。就如同她别在胸前的银杏叶胸针所寓意的那样 —— 有些爱,即便没有血脉相连,却依然能够温暖人心,让整个世界都充满阳光,绽放出如金秋银杏般灿烂的光芒。(杨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