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礼物"编织召陵区社区治理新图景
春日的阳光洒进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活动室,展示柜里陈列的编织作品泛着温暖的光泽--栩栩如生的粉色桃花盆景、精巧别致的小鱼胸针、古韵盎然的团扇书签,与墙上装裱精美的书画作品相映成趣。这些承载着居民巧思的"漓江礼物",正悄然编织着一张社区治理的爱心网络。
2023年11月,漓江路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创新成立"五星手工坊",将辖区手工爱好者凝聚成创作团队。随着四季轮转,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不仅装点了社区环境,更酝酿出独特的文化符号。2024年5月,社区党委正式将这些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作品命名为"漓江礼物",开启爱心传递新模式。
54岁的居民陆艳丽是"漓江礼物"的首批受益者。原本热衷棋牌娱乐的她,在社区办事时被一束绒线牡丹吸引,工作人员当即赠予这份特别礼物。"捧着花回家,越看越觉得手作之美能温暖人心。"深受触动的她开始钻研编织技艺,不仅成为手工坊骨干,更自费学习理发技能,定期为社区老人、残疾人提供义务服务。像她这样因"漓江礼物"转变生活方式的还有刘桂梅,她自加入以来,经常向特殊群体赠送她自己编织的帽子、围巾等。
如今,"漓江礼物"已衍生出26个品类,涵盖头饰、摆件、书画衍生品等创意作品。社区党委书记靳会杰介绍,这些承载居民心意的作品会通过节日慰问、特殊群体关怀、文化交流等渠道传递温暖。
据统计,该社区通过"漓江礼物"项目已累计开展公益服务30余次,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吸引50多位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这种以文化创意为纽带、以居民互助为内核的治理模式,不仅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更让"陌邻"变"睦邻",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正如墙上一幅居民创作的书法所言:"礼轻情意重,江聚爱心长",小小的手工艺品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温暖力量。(刘成威 武鹏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