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里的民生幸福
惊蛰过后的江南烟雨里,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三湾社区的"安源红邻里之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桌前,志愿者端上刚出锅的炸鱼丸,一场别开生面的"击鼓传花"正在上演……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安源区以"绣花功夫"编织民生幸福网的生动注脚。
在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小镇,"安源红邻里之家"如同嵌入社区的微型服务站,智慧书屋、邻里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五陂镇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以“安源红邻里之家”为载体,打造7处村社养老服务站点,覆盖全镇15000多居民群众: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引入休闲健身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居家治疗等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小病不出门、大病家门口;将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有机结合,定期走访慰问特困老人,为老年人提供送餐送服务、陪聊陪医,让老人们在社区也能找到家的温暖。
2025年新年刚过,五陂镇在原有养老服务项目基础上,推出日间照料服务,由社区志愿者和年龄稍小的“年轻老人”点对点照顾“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现在有了日间照料,我们儿女省了很多心,上班时再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出意外了。”看着家里和社区的多个老人通过“邻里之间”平台互帮互助、老有所乐,在萍乡市区上班的赖先生高兴地说道。赖先生家住三湾社区,老母亲89岁,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平时能自理,但发病时需要人照料。住惯了老房子的老母亲,不愿离开老屋去儿女住处,让上班的儿女总是两头牵挂。蛇年春节过后,随着日间照料在三湾社区的试行,赖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解。
沿着罗坪路向南,"爱可度"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映着青山绿树。“I can do it”——咖啡馆门楣一旁,一块醒目的灯箱牌上赫然记录着这家乡镇咖啡馆的助残故事。咖啡馆由自闭症女孩小胡妈妈创办,是萍乡市第一家为心智障碍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咖啡店。提起初衷,小胡妈妈回忆道:"我尝试过不同的职业培训,譬如烘焙、工艺、园艺等,也曾想让孩子走艺术之路,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在家附近打造一家咖啡馆,一来租金比市区低,二来支持并辅助孩子走向就业之路,请的店员也是4级肢残人士。我想把它打造成心智障碍青少年的就业实践基地。”咖啡馆开业近一年已积累了稳定客流,更重要的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了融入社会的窗口。
五陂镇将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和交通便利、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有机结合,在镇中心一隅的园艺分场打造残疾人康养之家,吸引“爱可度”“金秋养老”等不同的社会养老、助残机构相继落地五陂,构建起"医疗+康复+就业"的助残服务链。“我父亲转到五陂的金秋颐养结合康复中心后,得到了专业的失能照料,离家又近,非常值得推荐。”家住横龙街的徐女士,老父亲十多年前一次意外中风后长卧不起,期间辗转多个康复、养老机构都不甚如意,最终在金秋颐养结合康复中心找到了理想的照护模式。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据五陂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园艺分场正规划建设残疾人集中康复中心,将依托"安源红邻里之家"场地,为残疾人朋友和意外短暂失能朋友提供更加专业便利的集中康复服务,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让民生服务既有温度又可持续。
从社区食堂的袅袅炊烟到咖啡馆的暖黄灯光,从日间照料中心的温馨守护到康复机构的专业服务,这些细微处的民生实践,如同拼图般勾勒出新时代的幸福图景。当全国两会的春风吹拂赣鄱大地,安源区正以"枝叶关情"的务实举措,将"人民至上"的理念镌刻在城乡每寸土地上。(彭建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