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姿尚 >> 正文

“禅心一瓣上莲台”——沈沪林作品中的诗性与禅意

 Date:2019-12-14 16:38:50    来源:    作者:   访问:16949   

上海市西南矗立着一座沪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龙华寺。“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画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的七绝《龙华夜泊》,诗中提到的“古刹”就是龙华寺。这座屹立于海上的“江南古刹”、“人间兜率”,和一座座大殿、一尊尊承负着虔诚发愿的佛像,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承载着一方福地的历史。

这座海上名刹,历代文人骚客极尽赞美。名苑奇胜,风华绝代。明钱溥以“古刹茫茫烟雨中,浮屠高插翠微重”赞龙华宝塔巍然耸立、直插云汉的气势非凡;宋陆游以“承月上浮屠,还见群峰影。金焦是耶非,一点鱼灯冷”写登高所见的“群峰影”和“一点鱼灯”;清归懋仪以“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息思纷纭。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赞龙华钟声在斜阳外的疏疏而不断,令暂息劳人思绪纷纭,此情此景真的可媲美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明曹锤焌“龙华寺畔草萋萋,柳绕江村花映溪。十里桃花红不断,画船常滞画桥西。”描绘三月三龙华庙会赏桃花的的风俗。清代著名画僧竹禅等文人雅士亦常至龙华参访。特别是进入近现代,各界人士于龙华寺交流互动不断、公益活动频繁,加深了龙华寺的高雅气息,让龙华寺在思想、文化、艺术领域绽开了缤纷的花朵。

C:/Users/彭丽/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12103351/output_1.jpgoutput_1

2016年,沈沪林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

“龙华寺照诚法师升座以后,以‘以文化弘扬佛法,以佛法弘扬文化’为宗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尤其对书法绘画艺术十分钟情与热爱。”龙华寺华林书画院沈沪林介绍说。“龙华寺的照诚法师是海内外知名的高僧,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照诚法师热爱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从2005年起,照诚法师每年都在龙华寺发起“华林雅集”和诗会,所以在龙华寺经常聚集诸多学者和许多爱写诗的朋友。寺院刊有《花语心香》,记载了诸多诗人的美好情怀与感受。”

微信图片_20220112102517

与诗家相会于昆山(左起:沈沪林、周啸天、李建新、周兴俊、鲍淡如、高立元、杨逸明、星汉)

很多文化人在接触到照诚法师之后都惊异地说:“原来方丈是诗人!”沈沪林表示,深受大和尚的智慧启迪,在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氛围中,他参与其中,边创作边学习,受诸多大诗翁的影响,自然对于诗词创作有所参悟,也慢慢的多有酬唱之作。沈沪林写诗,华美流畅,情韵深厚。如以诗记述与友人聚会:“满庭金蕊映云裳,携手重温旧日狂。聚会同窗三十载,人生秋色胜春光。”观赏风景,难掩见到“朝霞”之乐:“诗人忙煞霞光里,迎来朝阳送夕辉。”喜观95高龄的陈佩秋先生和照诚大和尚合作丈六匹“高山流水”山水巨作:“承恩堂上用心裁,流水高山妙境开。新绿满庭禅意静,春光和合入诗来。”为纪念“山高水长”陈佩秋先生和照诚大和尚书画联展:“忘年合作古都来,水色山光长卷开。宾客十方来画境,禅心一瓣上莲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起心于情,吟咏情性。沈沪林感言:“‘人与心尽见,天与意相连’,赋诗咏情的同时,更应用空明澄澈的心来观照万物,实现物我两忘的境地。如此才能达到‘诗扬心造化,笔发性园林’的明心见性的功能。”闲来捻笔拾取,兴至诗词抒情。沈沪林表示,早年任职于上海中国画院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与宗教结缘,于龙华寺数十年的禅修,则助力成就了他的艺海畅游。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在寺院幽静花草旁,可见沈沪林墨迹“洗心”。禅修是冥想,是静思,是排除一切外界干扰的空心澄虑的静默观照。它将散乱的心念集中,万象毕来,呈现眼前,景象不知不觉进入脑海,达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诗思状态,这对于艺术创作或者欣赏有着极宝贵的开示。

C:/Users/彭丽/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12104214/output_1.jpgoutput_1

1988年4月,沈沪林在上海中国画院,与众多艺术家和日本友人挥毫交流艺术

沈沪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18岁进入上海中国画院,拜师于中国著名书法大家周慧珺,潜心研习书法,又蒙前辈书画艺术名家谢稚柳、陈佩秋两位老师关爱,更是拜师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得到童祥苓、张南云伉俪的指导点拨。他诗词书画戏曲,皆有涉足,至臻至佳。有评论称,无论他的“戏曲人生”,还是他的“字里画间”,无不令人感晤到沈沪林“字里有画,画里有曲”,因循王摩诘的“诗里有画、画里有诗”,而呈现出不一般的人文气象。沈沪林说,“是京剧和书画的国粹艺术赐予我乐趣,‘将至美而游于至乐’,用忘我的激情来表达对于美的感受,追求心灵的咏唱,领悟‘活泼泼’的禅意。”

什么是“禅”?沈沪林说:“宗教出版社曾经发行过一张专辑,其中的一首《禅》中有这样一句‘禅是生活,禅是生命。禅是生生不息的无生。’可见,生活是禅,生命是禅。人的一生,处处蕴藏着禅机。”他强调说,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又何尝不是禅。

微信图片_20220112102522

在童祥苓、张南云老师家(左起:浩洋 周炯儿 沈沪林 童祥苓 张南云 毕玺玺等)

沈沪林爱唱戏,他是“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国粹艺术大师童祥苓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沪上资深的京剧票友。他曾受上海京剧院、上海天蟾京剧中心举办的“原创京剧暨名家名段交响音乐会”特邀,作为嘉宾登台献艺;应美国纽约博兰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赴美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并于2016年,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现场高朋满座,嘉宾如云。沈沪林认为,艺术使人更优雅,京剧之美,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之美,是那无中生有、以简胜繁、平和中见精气神的传奇。一曲“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沈沪林唱得金声玉振一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戏曲选段,他更是拿捏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有人评说沈沪林:“忽歌忽戏是行家,流水西皮总有他。人听沪林开口唱,从心到脸满朝霞。”他自己的体会是,“京剧唱腔高低抑扬互显,有气吞山河的激昂,有如泣如诉的委婉,有一咏三叹的韵味。”这不仅需要演唱者参悟,也需要欣赏者参悟,当一个人真正静下心来听戏,定能远离尘世,参禅悟道。

C:/Users/彭丽/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20112102856/output_1.jpgoutput_1

沈沪林(右一)与照诚大法师(左二)、陈佩秋先生(右二)、傅金民(左一)合影

沈沪林的绘画作品,把创作的关注点放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平凡题材上,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带给人更多的是安静和自在。

诗人杨逸明评价称:沈沪林画图,画鱼悠然,画壶雅致,所作山水花鸟亦得名师传承,涉笔成趣,写来均别有韵味。沈沪林的绘画,得陈佩秋先生悉心指导,作品中常含有深刻的禅意。所作水墨禅鱼,如《吉庆有余》等,画面构图简单,鱼多做游弋状,笔法颇为率意、潇洒;他画山水,如《湖山醉秋》《雅韵清音》,善于表现山川之灵秀,笔法秀润圆劲,韵取苍润清逸之格;他画壶,如《书斋夜景》极具禅意,将茶壶的古雅,几枝交叉错落的红梅翠竹,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更呈现出了画家如茗心境,冲融、淡雅、清透的高洁品性。

微信图片_20220112102458

在周慧珺老师家(左起:李静、周慧珺、沈沪林)

沈沪林的书法,师承著名书法大家周慧珺先生,若用笔墨、线条来表示既有秦代小篆,玉女垂拱;汉隶八分,丰润柔美;还有“颠张醉素”的草书,当属沈护林。他说,书法要有节奏,写时笔锋好似音符在纸上起舞。快笔刚健、慢笔婉约,时快时慢,辗转腾挪的交替中,抛开了棱角的斧凿痕迹,而具自然的波动,很是扣人心弦。有人称,好的书法,会把不是字的东西写进书法里,又把字写到字外去,凸显汉子的精神,金石的力道,而满纸云烟,盈带烟霞。沈沪林将情感、力度、节奏等一次性蕴于书写过程,达到“心手如一”、“书为心画”的审美意趣。

沈沪林热爱艺术,乐在其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更爱交友,他说“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领悟禅机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趣高雅之举,有赖于招邀偕行,也就是需要大家一起参与。这种自然升起的欢喜心,同样是禅。

艺术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艺术家灵感涌现的时刻也正是直觉闪现的时刻,也就是禅宗所说的顿悟,当艺术家的心性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通过良好的技艺和修养,才能把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传递给受众,唤起心灵深处的某种共鸣,这种心灵深处的共鸣,就是禅宗所谓的“大自在”。沈沪林,得“自在”之人,品“自在”意趣。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