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数字文旅红色微短剧产业基地启动,解锁产业融合升级新路径
10月1日,“‘云耕九州・剧享未来’数字文旅红色微短剧产业基地暨少儿精品短剧计划”启动仪式在锦州厚生艺术工厂举行。锦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汪立坤,凌河区区委书记马晓春等锦州市、区各级领导,悲鸿艺术研究会会长徐小阳,文旅部、商务部专家、中华动画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顾问杨红文等各文艺界、商界代表共同见证锦州数字文旅与红色微短剧产业融合的重要时刻。
凌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尹璐为启动仪式致辞,强调凌河区将以产业基地为抓手,推动红色文旅资源向数字内容转化,助力锦州打造 “文旅 + 短剧” 创新标杆,肯定了项目对激活地方文化活力的重要价值,寄语各方携手将基地建成全国数字文旅微短剧示范平台。
云耕九州集团 CEO 云齐格介绍,基地将构建 “内容创作 - 产业运营 - 人才培育” 全链条体系,推出锦州首部AI文旅短剧《锦州烧烤侠》预告片,同步开启少儿精品短剧计划。
1.引领行业发展:构建多领域融合新范式
基地突破性实现多领域跨界合作,为微短剧行业提供新方向。悲鸿艺术研究会会长徐小阳先生代表徐悲鸿艺术馆与基地签约授牌,将以徐悲鸿 “家国情怀 + 艺术精神” 为内核,参与少儿精品短剧创作,打造 “红色主题 + 美学教育” 的短剧样本;GUCCI KIDS、辽宁旋风科技等企业则分别从时尚资源、本土科技力量切入,前者将助力少儿演员登上全国高奢秀场,后者联动本土企业,形成 “短剧内容 + 本土商业” 的闭环。
这种 “艺术赋能内容、科技提升体验、本土资源扎根” 的模式,为微短剧行业从 “单一内容创作” 向 “产业生态共建” 转型提供参考。
2.赋能红色文旅:打造 “可看可感可互动” 新生态
以微短剧为载体激活锦州红色文旅资源。仪式现场,清王府获授 “云耕九州微短剧拍摄取景地”,未来将联合厚生艺术工厂等地标,打造 “短剧取景地打卡线路”;乡银科技还将为基地定制 “VR 红色短剧场景库”,观众可通过技术 “穿越” 至辽沈战役相关剧情场景,实现 “红色教育 + 沉浸式体验” 的深度融合。
这种 “微短剧 + 文旅地标 + 数字技术” 的模式,打破传统红色文旅静态展示局限,让锦州红色故事从 “史料” 变为 “可感知的内容产品”。
3.凝聚政企合力:形成 “多方协同” 发展新机制
锦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刘晓光、锦州新闻媒体集团董事长常宁及凌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祥武也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现场汇聚企业、艺术机构、教育单位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协同发展格局。凌河区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云耕九州负责产业运营,各机构提供专业支撑,本土企业助力项目扎根地方。
这种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业机构参与、本土资源联动” 的模式,不仅保障项目落地,更为地方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的 “政企协同” 经验。
云耕九州锦州数字文旅红色微短剧产业基地的启动,是锦州打破产业边界的关键突破,是激活红色资源、民俗文化时代价值的全新起点。未来,基地将以精品内容为舟,以产业融合为桨,以品牌塑造为帆,成为集聚创作人才、整合产业资源的“冲锋舰”,传递锦州城市魅力、打响红色文旅名片,扬起高质量发展新航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