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姿尚 >> 正文

珠峰精神研究

 Date:2023-07-24 15:34:11    来源:    作者:   访问:187   


2023年5月23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小组13名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海拔8830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成功……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出,引来各界广泛关注和纷纷点赞。“坚韧不拔、巍峨不屈、感恩向上、敢为人先”的珠峰精神,再次激励国人奋勇向前,勇攀新时代事业高峰。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地球之巅,而且也是历史上人类首次从位于中国一侧的北坡登顶珠峰。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登顶珠峰行动,也是中国登山队员们不断努力和拼搏的结果。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毅力,也是对珠峰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1975年5月27日,中国九名登山勇士再登珠峰,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峰顶,测得珠峰高度数据。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站在了世界第三极,又测世界之巅。一同登顶的,还有中国的5G技术,以及中国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中国登山健儿的“勇攀珠峰精神”就是中国人民“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珠峰精神”。60多年以来,与时代和民族共进的“珠峰精神”展现出常盛不衰的生命力,其价值意蕴已然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

珠峰,这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之巅,象征着高度、挑战和突破。登顶珠峰并非易事,它需要攀登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每一位登山者都要面对极端的自然环境,如冰雪、寒冷和缺氧。然而,正是这些艰难险阻,使得攀登珠峰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壮举。珠峰精神不仅仅是攀登的勇气和毅力,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崇敬。珠峰的险峻和艰苦考验着攀登者的身心,而攀登者的坚韧和勇敢则赋予了珠峰更多的意义。珠峰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超越自我,不畏困难,不止步于已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关于“珠峰精神”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较为零散。“珠峰精神”多见于相关新闻报道,学术界目前对“珠峰精神”尚无准确统一的定义。有鉴于此,本研究以“珠峰精神”研究文献为基础,以与“珠峰精神”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为标志,运用历史研究等方法对“珠峰精神”研究进行阶段划分,将“珠峰精神”研究划分为萌芽阶段(1960-1974年)、起步阶段(1975-1991年)、发展阶段(1992-2004年)、形成阶段(2005-2019年)和创新阶段(2020年至今),并对“珠峰精神”研究的阶段特征、代表性成果、主要思想和观点进行系统整理和全面归纳,以期提炼“珠峰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进而为中华民族强国复兴凝聚力量、铸牢共识和引领方向。

一、珠峰精神研究的萌芽阶段(1960-1974年)

珠峰精神研究的萌芽阶段以1960年5月25日三名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标志性事件。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珠峰,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珠峰精神研究萌芽阶段以相关新闻报道和影片评析为主,文献数量相对稀少,不足10篇,尚未提炼出“珠峰精神”的内涵。该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有:《英雄人民的赞歌——看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韩复东,载于1960年第10期《电影艺术》)、《读郭超人关于登山队的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三年级评报组,载于1960年《新闻战线》第13期)、《让登山队精神普遍开花结果——欢迎中国登山队来上海访问》(《文汇报》评论员,载于1960年《文汇报》第14期)、《发掘登山英雄的共产主义精神——推荐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黄中,载于1960年《大众电影》第16期)、《学习登山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社论)》(载于1964年《体育报》第11期)等。

珠峰精神研究萌芽阶段主要呈现两条线索,一是以登顶珠峰这一事件进行报道;二是以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进行分析。在登顶珠峰报道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三年级评报组通过社论、消息、通讯、图片和资料,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我国登山英雄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热爱祖国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共产主义风格。归纳出登山英雄们的顽强勇敢的精神,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的共产主义风格是这次登山胜利的重要因素。在评论中提及的“舍已为人的登山英雄刘连满”,以及《体育报》社论文章《学习登山英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舍己为人”“大无畏精神”等,这些都属于“珠峰精神”的内涵。在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分析中,《英雄人民的赞歌——看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涉及到关于“珠峰精神”的内容主要有大型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象我国登山英雄们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胜利一样,将又一次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学习登山英雄们为党、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所表现出来的无比英勇和高贵的品质、学习他们的雄心壮志以及科学求是的精神。《征服世界最高峰》的放映,在当前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它将鼓舞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扬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精神。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初步提炼出“珠峰精神”至少包括“英勇无畏、科学求是、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等主题词。

通过对珠峰精神研究萌芽阶段文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总结出萌芽阶段对“珠峰精神”的研究较为肤浅、停留在表面,尚未涉及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通过综合登顶珠峰报道和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萌芽阶段的“珠峰精神”研究,可以归纳为“顽强勇敢、团结一致、热爱祖国、自我牺牲、科学求是、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此外,“珠峰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财富,激励和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二、珠峰精神研究的起步阶段(1975-1991年)

珠峰精神研究的起步阶段以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运动员第二次登上了珠峰,取得了登顶、科学考察和摄像资料的全面成功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登山队一名女运动员潘多和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等八名男运动员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人第二次从北坡成功登顶,潘多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珠峰精神研究的起步阶段文献略有增长,将近10篇,研究文献以相关新闻报道为主,但出现了一篇带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评论文章,即体育报社在1985年《体育杂志》第5期上刊登的题为《发扬攀登精神 征服新的“珠峰”》。该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有:《珠峰测绘谱新章》(本刊报道组、本刊通讯员,载于1975年《测绘通报》第4期)、《向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分队学习(短评)》(载于1975年《测绘通报》第4期)、《山的性格》(鲁光,载于1984年《当代体育》第1期)、《发扬攀登精神,征服新的“珠峰”(社论)》(体育报社,载于1985年《体育杂志》第5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等。

珠峰精神研究起步阶段,其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体育)1985年第5期转载的《发扬攀登精神 征服新的“珠峰”》呈现出来。在《发扬攀登精神 征服新的“珠峰”》这篇文章中对攀登精神进行进行初步概括。什么是攀登精神?概括起来说,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攀登世界高峰的雄心壮志;就是把雄心壮志和踏实苦干结合起来、把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和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结合起来的科学态度;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正是凭借这种攀登精神,登山健儿们奏响了征服珠峰的壮丽凯歌。这种登山精神,事实上揭示了一条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普遍规律。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的山峰,而“攀登精神”也是“珠峰精神”的所在。此外,在《测绘通报》关于“珠峰精神”的相关描述,即学习珠峰高程测量分队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对珠峰精神研究起步阶段文献的分析和整理,相较于萌芽时期的研究,起步阶段对“珠峰精神”的研究相对深入。综合《测绘通报》的相关报道和短评文章以及《体育杂志》对“攀登精神”的概括,起步阶段的“珠峰精神”研究,可以总结为攀登精神,或者理解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同心协力、奋斗不息、攀登不止”。

三、珠峰精神研究的发展阶段(1992-2004年)

珠峰精神研究的发展阶段以1992年第三次登顶珠峰为标志性事件。中国首次使用GPS测量珠峰,测得的高度为8849.04米。珠峰精神研究发展阶段以相关新闻报道和人物传记为主,鲜有学术文章发表。该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有:《发扬登山精神 勇攀世界高峰》(洛桑达瓦,载于1997年《西藏体育》第3期)、《西藏在珠峰脚下迎接“中华民族圣火”火种》(翟报,载于1999年《西藏体育》第3期)、《在五星红旗下傲视群山——记40年来勇攀高峰的西藏登山队》(王延郁,载于2000年《西藏体育》第2期)、《征服珠峰 挑战自我》(周国梁、李东时、沈德新等,载于2000年《新闻传播》第4期)、《新闻工作者敬业精神的展现——黑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节目<攀登珠峰>赏析》(曹仁义,载于2001年《新闻战线》第7期)、《登山自有后人来——记西藏登山学校学员》(尼玛次仁,载于2003年《西藏体育》第3期)、《西藏表彰参加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活动的西藏登山学校有功人员》(江常山,载于2003年《西藏体育》第4期)、《发扬登山精神 勇攀世界高峰——记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的英雄事迹》(尹逊平,载于2004年《西藏体育》第1期)等。

珠峰精神研究发展阶段,相较于萌芽阶段和起步阶段,文献数量有明显的增长,此阶段文献数量将近50篇。此阶段关于“珠峰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西藏登山精神”的研究上。起步阶段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集中通过《西藏体育》刊登的一系列关于登山精神的文章体现出来,如《发扬登山精神 勇攀世界高峰》等。西藏高原群山莽莽,座座雪峰高耸入云,它们笑迎五湖四海的登山探险家来挑战,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登山英雄,蕴育了感人肺腑的西藏登山队员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个人融入集体,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呼吸共命运的团结协作精神;公而忘私,甘愿付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毫无保留地去拼搏的无私奉献精神;挑战人类体能极限,测试人类生存能力,配合科研部门研究自然环境,认识人类自身的求实探索精神;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五星红旗增辉的祖国至上精神。

通过对珠峰精神研究起步阶段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此阶段的“珠峰精神”主要体现为西藏登山精神。其内涵主要有:一是艰苦奋斗、知难而进、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二是公而忘私、甘愿付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毫无保留地去顽强拼搏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个人融入集体、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协作的攻坚克难精神;四是挑战人类体能极限、测试人类生存能力、配合科研部门研究自然环境、认识人类自身、勇攀高峰的求实探索精神;五是报效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五星红旗和国徽增光添彩、祖国至上的为国争光精神。西藏登山精神不仅是西藏登山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中国体育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时代缩影,是继“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之后西藏又一红色精神。

四、珠峰精神研究的形成阶段(2005-2019年)

珠峰精神研究的形成阶段以2005年第三次登顶珠峰和2017年西藏日喀则市委提出“珠峰精神”为标志性事件。2005年5月,中国获得的珠峰岩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雪面高程为8847.63米,雪深3.50米。“珠峰精神”是西藏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同志在萨嘎县调研时提出的,后又在多个重要会议和场合反复提及,并把“珠峰精神”概括凝练为“坚韧不拔的毅力、巍峨不屈的品格、感恩向上的情怀、敢为人先的锐气”四句话。该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有:《为成功的人生找方法——培育“追求第一、力求唯一”的“珠峰精神”》(刘润堂、宋宝昌,载于2006年《金融队伍建设》第6期)、《弘扬奥运 中国名牌三勒浆助力国家登山队登顶珠峰》(《高校招生》记者,载于2007年《高校招生》第2期)、《王石:自我欣赏的珠峰精神》(张五常,载于2007年《商界》第5期)、《圣火照耀珠峰:文明复兴的意志表现》(紫笛依扬,载于2008年《文明》第7期)、《忆当年峥嵘岁月 传宝贵登山精神:在纪念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让登山精神薪火相传:纪念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谢涟珊,载于2010年《山野》第7期)、《送“武汉精神”旗帜登顶珠峰——<长江日报>创新主题宣传案例解析》(杨文平,载于2012年《中国记者》第12期)、《把“珠峰精神”培育弘扬起来》(中共日喀则市委宣传部,载于2017年3月12日《日喀则报(汉)》第1版)等。

珠峰精神研究形成阶段文献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达到了300余篇。该阶段主要以新闻报道为主,并且出现专门针对“珠峰精神”研究的相关文章。珠峰精神研究的形成阶段,文献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围绕登山活动折射的“珠峰精神”;二是围绕北京奥运会与“珠峰精神”的结合;三是西藏日喀则市委提出的“珠峰精神”。其中,对“珠峰精神”研究有重大影响意义的是2017年西藏日喀则市委提出的“珠峰精神”,这是珠峰精神研究的重大突破。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珠峰精神”一经西藏日喀则市委提出,这一富有自然地域特色、历史入文特点、时代实践要求的重大命题,立即得到了全市上下一致认同、广泛响应,凝聚起强大正能量、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深入培育弘扬“珠峰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觉、激发干事热情,结合日喀则实际、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不断取得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首先,深刻认识和理解培育弘扬“珠峰精神”的重大意义。“珠峰精神”的提出和践行,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感召,就在于其顺应了历史大势、引领了思想潮流、升华了时代精神,反映和展示了新长征路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培育弘扬“珠峰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原厚土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卯足干劲、实现奋斗目标的筑魂工程;是正风肃纪、使干部队伍强起来的现实需要。

其次,精准把握“珠峰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学习领会“珠峰精神”,可以从目的指向、内涵要义、人文特点、历史渊源等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把握。从精神主旨讲,“珠峰精神”强调的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从内涵要义讲,主要体现在“坚韧不拔、巍峨不屈、感恩向上、敢为人先”这四句话16个字上。坚韧不拔,就是在开展工作中遇到挫折和阻力时,有勇气、有担当,敢于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巍峨不屈,就是对党忠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感恩向上,就是常怀感恩之心,勤为感恩之行,发扬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立足岗位实际,展现新作为。敢为人先,就是在接受任务或工作中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勇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从认识维度讲,“珠峰精神”又可从文化、自然、精神的维度加以理解和认识。应深刻理解 和认识“珠峰精神”,这是一种人文积淀。

最后,切实把“珠峰精神”培育弘扬起来。一种精神的传承践行,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日喀则市委提出要深入开展“弘扬‘珠峰精神’、践行先锋标准、岗位建功立业”大学习大讨论,使得培育弘扬“珠峰精神”有了更为实在的平台和具体的抓手。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好融入、贯穿、提升和结合的文章。一是要将“珠峰精神”融入大众生活;二是要将“珠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三是要将“珠峰精神”不断发展提升;四是要将“珠峰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对珠峰精神研究形成阶段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此阶段的“珠峰精神”主要体现为西藏日喀则市委提出的“珠峰精神”。通过对日喀则市委提出的“珠峰精神”相关文章和报道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提炼出珠峰精神的丰富内涵。“珠峰精神”是对西藏日喀则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日喀则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总结,是“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充分体现了日喀则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坚韧、奋斗、担当、超越的精神面貌。弘扬和践行“珠峰精神”,就是要在思想上保持敢于争先、懂得感恩,顽强拼搏的冲劲;在工作中坚持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孜孜不倦的韧劲;在生活上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的优良作风。

五、珠峰精神研究的创新阶段(2020年至今)

珠峰精神研究的创新阶段以2020年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为标志性事件。2020年5月27日11点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攀登勇士们“顽强拼搏、团结一致、敢于奉献”的“珠峰精神”,再一次感动了伟大祖国的万千儿女。该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有:《发扬光大珠峰测量精神》(本刊评论员,载于2020年《中国测绘》第12期)、《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之巅》(刘峣、刘乐艺,2021年7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版)、《我为珠峰量身高 2020珠峰高程测量亲历记》(杨宏山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21)、《珠峰有“新高” 攀登无止境——“珠峰精神”应薪火相传》(周宏标、尹希东,载于2021年《初中生之友》第15期)、《中国珠峰攀登历史的思考与展望》(李隆菲、李雨阳、董家秀,载于2021年《运动精品》第10期)、《珠峰科考榜样人物》(载于2022年《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中国登山精神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与价值意蕴》(陈晨、傅安洲、黄莉等,载于2023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期)、《“珠峰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建构和价值意蕴》(裴蓓、杨梅,2023年载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6期)等。

珠峰精神研究创新阶段,逐渐呈现出学术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专门研究“珠峰精神”的理论文章,诸如《“珠峰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建构和价值意蕴》等。珠峰精神研究创新阶段,其深度和广度有了极大拓展。创新阶段,珠峰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珠峰精神的形成、内涵、价值以及实现路径展开。在珠峰精神的生成方面,珠峰精神的产生背景主要有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快速崛起以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时局。其中,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时局对“珠峰精神”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征服珠峰是一项崇高的国家使命,“它比单纯的体育运动有更深奥的意义”。中国每次登顶成功鼓励了中国人民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难而上,勇敢面对纷繁复杂的时局,勇于捍卫国家尊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珠峰精神”具体表现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和祖国至上。它的生成逻辑是文学与历史的高度统一。文学的审美和再现循着光辉的历史足迹形成应有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就是文学化的历史所传承的民族闪光的精神,即“珠峰精神”。

在珠峰精神的内涵方面,珠峰精神是不懈探索、笃定前行的坚韧。从60年前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到现在,中国对珠峰进行了6次科考测绘。面对8848米的高峰,人类是渺小的,但这并不影响人类征服巅峰、探索未知的脚步。恶劣的环境,简陋的装备,登山队员的牺牲,世界的怀疑和否认,这些都阻挡不了攀登者前进的脚步。终于,中国人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五星红旗又一次飘扬在了世界最高点,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征服珠峰的法宝。珠峰精神是不畏艰险、敢于挑战的勇气。这座世界之巅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缺氧、悬崖峭壁、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时时刻刻威胁着登山队员们生命安全,但登山队员们无所畏惧,勇攀高峰,勇闯生命禁区,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最高峰,这就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珠峰精神是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精神。攀登珠峰是一项极限挑战,高海拔、低氧气的环境对人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珠峰精神的价值方面,“珠峰精神”以“祖国至上”的崇高信念为底色,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原则,以“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精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珠峰精神”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铭刻国家记忆,凝聚强国复兴力量;增强文化认同,铸牢强国复兴共识;弘扬民族精神,引领强国复兴方向。此外,珠峰精神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珠峰精神是激励国人攀登心中的高山,跨越内心坎坷,冲刺巅峰,树立榜样,指引前方,且每位中国攀登者皆表现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珠峰精神。二是国际交流密切,推动多元合作。珠峰是中国领土,更是全人类财富,围绕珠峰开展国际多边合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重要内容。

在珠峰精神的实践方面,我们要发扬光大珠峰高程测量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我们要发杨光大珠峰高程测量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发扬光大珠峰高程测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珠峰精神”,就是要在工作中坚持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孜孜不倦的韧劲;在思想上保持懂得感恩、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冲劲;在生活上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的优良作风。弘扬和宣传“珠峰精神”,就是要不断挖掘“珠峰精神”的深刻内涵,把“珠峰精神”融入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心里,把自然的精神升华成一种文化和人文精神。此外,还需要抓实宣传引导,大力培育“珠峰精神”。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宣传栏、广告牌、出租车顶灯等媒介,大力宣传“珠峰精神”,精心打造培育践行“珠峰精神”艺术墙,让“珠峰精神”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

通过对珠峰精神研究创新阶段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此阶段的“珠峰精神”主要表现在“珠峰精神”专题研究中。“珠峰精神”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民族精神长盛不衰的象征符号,贯穿于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中。“珠峰精神”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其生成逻辑在于文学书写民族光辉历史和历史传承民族闪光精神的高度统一。以珠峰“极高”和“极险”的极端环境为尺,彰显“珠峰精神”的高度;以“英雄历险之旅”的经典情节和“英雄与珠峰对抗”的深层结构为骨,增加“珠峰精神”的厚度;以典型英雄形象和基层英雄群像为魂,突出“珠峰精神”的亮度。

六、结语

珠峰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它的诞生离不开我们公民团队成员的勇气和坚持。珠穆朗玛峰不仅是我国公民的梦想之地,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珠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对我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肯定,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本研究对珠峰精神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以中国第一次登顶珠峰为研究起点,对1960年以来有关珠峰精神研究文献进行了阶段划分,将其分为萌芽阶段(1960-1974年)、起步阶段(1975-1991年)、发展阶段(1992-2004年)、形成阶段(2005-2019年)和创新阶段(2020年至今),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代表性成果、主要观点和思想以及对珠峰精神的总结和提炼。关于珠峰精神的研究,本文从史学的视角抛砖引玉,关于珠峰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值得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朱亚成系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主持人、西藏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四川体育科学》编委兼外审专家,主要从事体育课程思政、珠峰精神研究。本文系2023年西藏民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思政专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575)阶段性成果。】作者:朱亚成(西藏民族大学讲师、博士)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