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三人 踏歌而来——王立国、伍中梁、沙洪洲书画展隆重开幕
九月京华,丹桂花开。丹青三人踏歌而来。
2021年9月11日上午 ,中国政协文史馆内高朋满座,群贤毕至,由静谷书苑主办,北京美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踏歌三人行---王立国、伍中梁、沙洪洲书画展”隆重开幕!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三位艺术家通过书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情祝福。
王立国,伍中梁,沙洪洲在画展开幕式
这次画展,以“踏歌”为主题,传达着一种心境和旋律,他们将酣畅淋漓的艺术语言融入当下时代生活中,歌颂这个时代,诠释对艺术的理解。三位艺术家曾怀着从军报国的青春梦想,走进绿色军营,成为无尚荣光的中办警卫局战士,在神圣岗位奉献青春年华。特独的经历烙印生命底色,引领前行方向。在他们的身体里、血液里、灵魂深处,涌动着的是红色基因,锻造的是赤子情怀。红墙碧瓦、庄严殿堂、大国政务,环境与氛围熏陶人、哺育人,也开启他们最初的艺术求索,走上研习书画之旅,一路艰辛自不必说,始于兴趣,成于坚持,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却也不负韶华,自得其乐。在艺术追求上,他们异中趋同,殊途同归。敬畏传统与经典,坚持临习古人,师承名家,汲取成长养分,走的是正门正道;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大雅高古,弘道养正,大境界,正能量,一派正大气象;笔歌墨舞,真情挥写,一笔一画皆缘于心、出于爱,丹青笔墨写时代精神,抒家国情怀。
从艺如从军,是人世间艰苦的修行。铁马秋风,雄关漫道,丹青手踏歌而行。
原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蔡武宣布画展开幕
蔡武部长为画展题字
画展嘉宾有:原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蔡武。原二炮司令杨国梁上将。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原中办警卫局局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曹清。原中办警卫局常务副局长贾振海。原中办警卫局副局长孙元功。司法部原副部长岳宣义。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书画院院长边保华。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会长谢亚旭。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常委,书法家吴震启。还有众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到场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三位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有从军的历练,又有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语言的作品,为时代呈现出了自己新的面貌,展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踏歌三人行画展现场
王立国画展作品《华山下棋亭》
王立国展览作品《中南海流水音》
王立国—走向青绿山水新境界
王立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实力派重彩青绿山水画家。
《艺术评论节选》:立国的画已经有自己独特的面貌,首先是用笔雄强刚劲,有北方人的气质,这仿佛是一种天才,又或许是燕赵遗风。但把挺劲有力的笔法和重彩结合到一起时便是一种技巧,这无疑也是他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他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由于勤学好问能悟,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中国画向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立国明此,师造化而不受造化的局限。师法此山而不是此山,而是写心中意象,写自己心里的山。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是讲人和青山精神的交流、情感交流、诗意的交流。现在他继承了这个文脉,也继承了中国画笔墨的传统,书法功底很好,通过他的笔墨,把大自然融于神,融于情感的交流,融入诗性的体验,不仅于实处做文章,又能于虚处得余味,这或许会让青绿山水走向更高的美学境界。立国正最佳年华,当寄予厚望。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及其收藏评鉴委员会委员、展览资格评审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伍中梁画展作品《醉春》
伍中梁画展作品《心清似水》
伍中梁—挥洒间的书卷之气
伍中梁,字炳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成员,本来艺术网联合创始人,美中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艺术顾问。
《书法评论节选》:说艺术是快乐的,中梁就是快乐的,快乐地书,快乐地临,快乐地投入------如果说书法里面还有什么,那就是通过书法的寄托。书法是能够快乐的,所有的艺术都是通往快乐之路,通向涅槃之路。高雅的爱好能够使生活更丰富,能够让一个人的精神有厚度,可以体验另外的人生境遇。明人项穆在《书法雅言》上说:“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苟非交善,讵得从心。”书法写了多年,中梁笔下已经有了自己的面目。中梁的隶书,中规中矩,气度轩昂。中梁的行书、楷书与他的隶书是一致的。他的行楷,写得温润,一点都不火爆,与他隶书的静谧刚韧是一样的,但更有一种文人的书卷之气。他的书法写出了一种平和。——《吴川淮,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沙洪洲画展作品《拜月图》
沙洪洲画展作品《钟馗》
沙洪洲——化蛹成蝶的顿悟
沙洪洲,男,1972年生于山东烟台。1992年入伍,先后任职于中央警卫局,中央办公厅人事局,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中直分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粮食局书画协会顾问。
《艺术评论节选》: 世上有两种东西,一为历史,二是艺术,我们与之相对,永远心怀敬畏。这本身就是一种浪漫,而创造历史和求索艺术的过程则是另一种浪漫。于是,一幅幅浓淡相宜、墨彩相容的人体水墨丹青自沙洪洲的笔下流淌:诗情画意,妙造天然;风景兼善,境生象外;真、善、美尽备;其风情曼丽、别具一格,故唯美浪漫主义的画风奠定了沙洪洲画作之美学特征。“形准,神得已寄”。精微中含飘逸,流畅里显率真。画家的心境最终要借助技巧得以表现。他舍弃所有无助于画面效果的枝节细部,运用简洁的线条,流畅的勾勒人体曲线的轮廓,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率真,单纯却不肆意。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色彩与线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成郁然深秀、洞壑玲珑、密而不塞的艺术风貌。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他终于寻到每一次创作,便是一次参悟,每一次创作之后,他的灵魂,他的官能,都仿佛重获新生一般。师古不泥古,走进去,跳出来,他的情真意美仿佛来自天边尽头,岁寒而松柏不凋,凄风冷雨百折不回。凭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沙洪洲在艺术的道路上踽踽独行,探索艺术之花从未凋零。他这挣扎蠕动的生命必将破茧成蝶,振翅高飞! 《艺术评论家——袁媛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