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影视 >> 正文

《创新中国》首映式在京举行 ,人工智能焕活经典声音

Date:2021-12-11 21:11:18    来源:    作者:   访问:275   

当各种黑科技听起来还只是传说时,纪录片这个向来被视为“阳春白雪”的文化领地,却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场”。

http://img.toumeiw.cn/upload/ajax/20211211/9a4e666324c4728fe2054f3ef5d87de8.png

近日,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首映式暨“创新引领中国”媒体行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来剧院”举行。据悉,这部即将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创新中国》,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节目解说部分全程运用人工智能配音。已逝“配音大师”的声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现”,李瑞英、朱军等央视“国脸”悉数到场,见证这奇妙又激动人心的时刻。

“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这段深沉雄厚、气势不凡的声音是很多人岁月记忆中的一部分。声音的主人叫李易,我国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曾为《再说长江》、《大明宫》、《美丽中国》、《人类星球》、《迁徙的鸟》等多部纪录片及影视作品配音,业内享誉极高。但这位优秀的播音员2013年不幸因病去世,享年50岁。

很多人怀念李易老师以及他的声音,特别是纪录片导演。《创新中国》总导演史岩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在考虑节目配音员人选时,反复思量仍觉得李易是最适合的,然而斯人已逝,无力回天。但一次特殊的机缘也因此造就。

《创新中国》是一部关注中国和世界前沿性科技成就的节目,节目组曾花了半年时间,在浩如烟海的科技创新项目中进行筛选,可以说对国内高科技的“行情”了如指掌。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片专门为此拍摄和制作了一个段落。总导演史岩因此“灵机一动”,想到一个点子:能不能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李易的声音?

科研人员得知这个点子后,也感到这是一次优化算法、提升人工智能水准的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后面经历的磨难是大家都没想到的。为此,从人工智能工程师到导演和音乐编辑,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日夜加班,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的精彩表现。

http://img.toumeiw.cn/upload/ajax/20211211/142021f8f202d5e2d1c852340637cf94.png

首映式现场还播放了一段李易老师生前的作品和《创新中国》中人工智能模拟的声音进行对比,这让十分了解李易的李瑞英和朱军等“国脸”直呼“吓人”,纷纷表示基本听不出差别,体育频道主播沙桐更表示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了威胁。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型秀场导演及演艺集团总经理刘颖和制片人徐欢表示,这不只是对李易的致敬和怀念,更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而弘扬创新精神、鼓舞创新者,是《创新中国》纪录片的核心价值观。正是出于对这个核心理念的坚持,与以往首映式不同的是,这次首映式不仅为节目本身进行宣介,还延展出丰富的内容,希望大众关注中国的创新实践和创新努力,呼吁全社会爱护创新者,弘扬创新精神。

http://img.toumeiw.cn/upload/ajax/20211211/59dcad4864fdc10fa74b1a671c796696.png

从发布会上首次曝光的节目宣传片可以看出,《创新中国》不仅呈现出中国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还将镜头对准推动中国创新的个体与群像。据导演组透露,这部片子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来呈现主题。

“讲好创新故事”几乎成了剧组的口号,而这并非易事。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纪录片在国内还是首次尝试,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靠创作组自己摸索。制片人刘颖表示,每个故事改七八遍甚至十几遍,都是很正常的。有些年轻导演因为不堪重负而哭了鼻子。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