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天域航通:30倍增长书写东北农业新篇 新疆基地铸就低空经济标杆

Date:2025-09-28 16:23:58    来源:    作者:   访问:62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黑河市237.5万亩农田传来捷报——来自新疆的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域航通”)大型无人机团队提前1天完成“一喷多促”作业,这一较2024年同期增长30倍的成绩单,不仅刷新了大型无人机农业植保效率纪录,更印证国产大型无人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跨越式发展。而天域航通正以“东西联动”的格局,重塑中国农业现代化与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

30 倍增长破局:东北农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素有“大豆产业之都”美誉的黑河,2934万亩连片黑土耕地的规模化条件,成为天域航通大型无人机的“最佳试验场”。2024年天域航通初入北安时,便凭借优质的植保作业能力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2025年便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业务覆盖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市、逊克县全域,参与“一喷多促”作业总面积达237.5万亩,其中北安市127.7万亩作业仅用8天完成,较传统有人机作业效率提升4倍。

这一增长并非偶然,而是低空经济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天域航通采用“鸿雁HY100大型固定翼+中小型多旋翼”协同作业模式:鸿雁HY100以1000公斤载药量(相当于25架多旋翼无人机的载药总和)、每小时2000亩作业效率,负责连片大豆、玉米田的规模化喷洒;中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则聚焦零散地块精准补防,同时依托鸿雁HY100的全场景智能自主飞控系统,将夜间作业误差控制在1米以内,高效利用传统有人机无法作业的时段,完美解决东北“抢农时、抗大风”的作业痛点。数据显示,该模式下黑河农田药剂利用率提升30%,每亩作业成本降低15%,直接推动当地大豆与玉米平均亩产增加8%,为“黑土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提供硬核支撑。

黑龙江省素有“中华大粮仓”之称,耕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一直是天域航通“三北”布局的战略核心。黑河市耕地广袤且集中连片,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高,为航空植保作业提供理想环境,利于大面积、高效率航化作业。天域航通在北安的作业规模增长,不仅带来显著营收效应,更充分印证其商业价值。按当前作业规模,天域航通东北植保业务已实现数千万元经济效益,这种“看得见的盈利”不仅促成与东北农业集团的长期稳定合作,更推动天域航通与北安市政府达成深度合作——2025年8月,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北安建设大型无人机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将东北从“作业服务端”升级为“产业链节点”,为后续市场健康高速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央视聚焦:石河子基地树立低空经济示范标杆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期间,央视新闻频道聚焦天域航通新疆石河子基地,连续多日以大篇幅报道,将其定位为“新疆低空经济、智能装备制造的典型示范”。这座达产后可年产150架鸿雁大型无人机系统的生产基地,不仅是天域航通的“技术根据地”,更是辐射全国的“模式输出平台”。

石河子基地的示范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其一,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大型无人机与民航飞机混合运行”的项目,其构建的“航线审批-空域管理-应急保障”体系,为东北、内蒙古等地的作业拓展提供可复制的低空管理经验;其二,围绕无人机整机制造,已吸引12家传感器、飞控系统、运维服务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达75%,推动新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其三,创新“兵团-天域”合作模式——通过“统一采购+服务外包”,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规模化植保服务,同时联合新疆多所院校持续培养本地技术人才,这套“设备+服务+人才”的一体化方案,已逐步向东北辐射,成为跨区域赋能的核心发展“模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疆石河子基地生产的大型无人机系统,不仅持续稳固国内订单,更成功开启海外拓展之路。2025年8月,天域航通在新疆签下76套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系统采购协议及服务订单,其中半数为海外订单,不仅实现国产民用大型无人机海外市场“零的突破”,更让天域航通现有服务客户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技术持续迭代,2026年有望在东北实现作业效率再提升15%,进一步放大技术优势。

增长密码:从区域成功到全国复制的核心逻辑

天域航通的跨区域业务扩展,本质是“技术壁垒+模式创新+政策契合”的三重驱动,这也正是其吸引资本关注的核心逻辑所在。

技术层面,鸿雁HY100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适航证(AC)与经营许可证(OC)的大型无人机系统,累计安全飞行时长超5493小时、总里程达96.2万公里,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种“合规+安全”的双重保障,是政府合作与客户信任的基础。模式层面,公司开创的“研发制造+自营运营”双轮驱动,打破传统设备商“只卖不服务”的短板——依托在东北450万亩作业中积累的农田数据,持续优化飞控算法(如黑土区作物识别精度从85%提升至98%),推动产品迭代始终贴合实际需求,形成“运营反哺制造”的良性循环。政策层面,其在新疆契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低空物流”布局,在东北对接“黑土地保护”国家战略,在政企协同赋能下,天域航通持续拓展运营场景、扩大运营规模,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从资本视角看,天域航通的投资价值体现在三大稀缺性:其一,收入结构多元且稳健,2025年,公司不仅完成大型无人机系统国内外订单签约,更实现东北农林植保收入高速增长;其二,数据壁垒深厚,海量作业实践更积累了庞大数据库,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民航局颁证的 92 部大型无人机运行单位,这些数据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未来可衍生多元增值服务,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其三,盈利模型可复制,规模化运营下,单台鸿雁HY100年营收规模可达数百万元,北安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建成后,设备维护成本将再降25%,同时大幅缩短维保周期,这些优化将持续放大利润空间。

2025年8月,天域航通完成数亿元融资,沃衍资本、迪策投资等机构的入局,正是对其“区域成功-全国复制”逻辑的认可。该笔资金将重点投向新一代飞机研发、新运营网络扩建及数据平台开发,进一步巩固“新疆技术输出+东北规模验证”的双引擎格局。

价值跃迁:从技术标杆到产业重构者的跨越

从天山脚下的“新疆造”大型无人机系统的落地,到黑土地上作业规模的高速增长,天域航通的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技术突破-区域示范-全国复制-资本赋能”的完整闭环。在新疆,石河子基地成为低空经济与智能装备制造的“国家名片”;在东北,天域航通的开拓之路更验证了大型无人机对农业的变革价值。这种“东西联动”模式,不仅推动企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更在重塑两大关键产业:对农业而言,其推动“统防统治”从政策口号落地为田间实效;对低空经济而言,其证明“产业级应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向。

如今,天域航通正从“细分领域领军者”稳步成长为“农业现代化重构者”。30倍增长的亮眼成绩,或许只是国产大型无人机产业爆发的起点——当更多黑土地、草原与棉田上空响起“钢铁鸿雁”的轰鸣声,中国农业将真正迈入“科技赋能、效率制胜”的全新发展阶段。而天域航通,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