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化妆师刘敏毅:兴趣使然,终成大器
当今社会,化妆几乎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词汇,它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不仅仅是日常中需要化妆师,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影视剧需求增大,化妆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或古板或灵动,或严肃或和蔼,角色经她的打磨后总是会变得栩栩如生,用刘敏毅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为角色找到归属感的过程。
“迷途知返,回到自己喜欢的行业中”
“给演员们上妆时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属于自己。”刘敏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在她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去家附近的戏院听戏,虽然自己听不懂,但是却对表演者脸上的妆容产生了兴趣——女子柔弱,便给辅以苍白的面容;男子粗犷,便在脸上添几道疤,每个人脸上的妆容都完美对应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大学毕业后刘敏毅遵循家里人意见成为了会计,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是个会计。后来,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她了解到了影视化妆这个职业。机缘巧合下,她跟随朋友去到一个戏剧后台,看着演员们从一个个普通人摇身一变变成古代的俏佳人、俊公子,这一次,刘敏毅内心对于干化妆这一行的热情被彻底唤醒了。刘敏毅回家后脑子里只剩下这一个想法,“我想做化妆师”。于是她四处搜集资料,迅速敲定培训机构,正式迈入化妆世界的大门。刘敏毅调侃自己:“我觉得我还是挺幸运的,在这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是算迷途知返吧,哈哈。”
“角色都是鲜活的,他们都该有自己的个性”
谈起化妆,刘敏毅回忆起自己最开始动手实践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她还只是个助理,帮着老师打打下手,负责妆容的完善和调整。“那个时候还是新人,根本没办法接触高阶的化妆知识,所以都是从最基础的日常妆容开始做起。”虽然只是为学员画日常妆容,但是刘敏毅还是乐在其中。她觉得日常妆的精髓不在于改善缺点,而是在于放大优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扬长”比“补短”更加有辨识性。在那时,刘敏毅会根据每个人的面部特征和优势来为他们设计妆容,在当时千篇一律宣扬“查漏补缺”的美妆圈中,刘敏毅独树一帜的观点吸引了大批客人来要求她给自己化妆。化了一段时间后,刘敏毅开始不满足于只在这一分支工作,她开始学习更多的化妆造型知识,在众多分支中,刘敏毅选择了影视化妆。影视化妆要求化妆师有自己的审美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有时需要将演员化老,有时需要化伤,演员人生中不同的场景我们都需要为其呈现,可以说是包含万象。针对这一点,刘敏毅这样说道,“每个角色对于我来说都是鲜活的存在,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要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性格特点把他们真实地还原出来。”其实不仅仅是通过性格特点,影视化妆师在进行妆造制作的时候还要结合戏剧背景,比如一些历史人物的塑造工作,这种时候便要求化妆师熟悉剧本,理解当时的朝代背景、服装、市井生活和朝代特点,一旦有了清晰的了解,人物的塑造也就完成了。刘敏毅称,思考妆造是否符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特点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环节,“你可以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过的东西,就像是在回忆一位老友,深挖记忆中的细节,然后发现‘啊!原来当时是这样的啊!’ ”。
“我想挑战一下美感的边界,让大众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
正式成为一名影视化妆师之前,刘敏毅也曾是一家公司的特聘造型设计师,专门为客户设计特定主题内人物造型。在工作中,刘敏毅接触到了新的领域——特效化妆和道具制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这种单,客户居然要求我做‘伤口’”,刘敏毅回忆起最开始负责的特效化妆单,“我当时也没怎么接触这一块的知识,就胡乱做了一点。”据她回忆,当时做这一单做得一塌糊涂。提起特效化妆,人们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丧尸、断肢之类的形象,在深入了解过后,刘敏毅才发现特效化妆的范围要更广。
“我想让人们了解一下特效化妆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吓人,那些形象也不是单纯为了吓唬人而制作的。”刘敏毅说,特效化妆属于影视化妆的一个分支,它也要求化妆师了解故事框架和背景,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创作出符合人物特性的特效作品。刘敏毅认为,特效作品可以带给观众极致的美感和化妆师的奇思妙想,即使观众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也不需要担心,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人群中你一定会发现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