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源:攀登一个梦
梦在高山,穿越人间苦痛意外,谁能执着一生偏向虎山行?
虎年至,等来一位驰骋在艺术与电影之间的造梦家——王天源
王天源的个人底色如同由灿烂的金和深邃的黑交织而成的虎纹一样,他同时拥有着力量与沉静,通过其开创的勇气,兼具东⻄⽅⽂化的胆识,猛虎腾跃般
的体魄,不断超越自我边际,做电影、做艺术、做自己的创业公司,莎士比亚说最好的人生不过是戏剧的缩影,而王天源一直都像这出戏的男主角一般牢牢抓住自己的人生C位。宽广的眼界让多元化成为他的天赋,每一步都看到新风景,丰富的经历帮助他沉淀,如雨露让他成为深入苍穹的参天大树。从艺术到电影,从巴黎到上海,在未来王天源希望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以不懈的探索描绘更大的事业蓝图,让更大的梦想历历眼前。
生命因梦想开辟出新疆域
“执象而求,飓尺千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很久以前读弘一法师诗时还不明白,直到了解王天源人生才明白何谓——“凡心退却,天心月‘源’”。他的梦想与努力像是从小长在他身上一样,从自幼学跨中西,到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赤子有梦,也须克千里荆棘,想走非凡的路就必定要吃下非凡的苦。
不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对王天源产生一种刻板印象,以为他就是那种如照片一样金光闪耀,顺风顺水,坐享其成如偶像剧中贵公子的角色,但其实他的童年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无忧无虑的童年,3岁的时候母亲发现他对色彩和绘画的敏感,4岁开始学习中国画,年仅5岁时就代表中方参加了中日友好少儿绘画大赛。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而5岁孩子的手腕还未发育完全,很难画得完美,但坚持与严谨是他自小就谨遵的严格家教,母亲常会因为画上的一条线条不完美甚至打出鼻血,而所有的眼泪和付出都不是徒劳,这帮助他拿到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
但求学时代并非一路坦途,在影像和当代艺术的环球跋涉中,在追逐灵感的创作道路中,遭遇困难是常事,但有时甚至要赌上性命。
“C”是CHINA的“C”
也许关于种族的缪言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消失,王天源在悉尼完成的中学学业,因为成绩优异,在艺术体育课程上都名列前茅,加上高中时候就拥有的188cm身高,让他比班里的白人同学还要引人注目,风言风语自此开始。
在一次生日聚会上,一名喝醉酒的白人同学终于克制不住的自己的嫉妒情绪,忽然冲上前扇了王天源一巴掌,可华人早已经不再是受到欺负大气不敢出的怂包,王天源当然当机立断,礼尚往来回击了一巴掌。
关于这段经历,王天源说“你只比别人好一点的时候别人会嫉妒你,但当你比人好一大截的时候,他们回馈给你的就只有仰望和尊敬。”而后的日子里,王天源不断地激励自己要往前走,要攀向更高的高峰,用实力向外国人展示华人的气度。
在进入悉尼大学艺术学院后,王天源在图书馆和美术馆没日没夜的学习中度过,他说:“一天有24小时,学校图书馆每一个小时的样子,都如同印象派画作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布展的时候累了索性就偷偷睡在凌晨5点的展厅里,等南半球的阳光再次照耀大地的时候就继续开工,那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累,只觉得充实。”因为王天源始终坚信“只有竭尽全力的拼命,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让艺术学院的院长对他刮目相看,在大二的时候凭借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他代表悉尼大学前往巴黎美院——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求学之地,交换学习,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华人学子之光。
好故事总是要等岁月揭晓,数年后,当当年的高中同学再次相聚周年酒会的时候,那名白人同学对王天源的变化只有仰慕,同时进行了郑重的道歉,其他同学争先恐后簇拥着王天源,让他俨然成为了人群中的C位。而此时此刻在他心中,这个C代表的已不在是他个人的成绩和奋斗,更是多年沉淀后对祖国的热忱和作为华人尊严志气,此刻的C代表着China的C。在这个世界上以卓然不凡的态度傲然前行,不留仇恨在心,与梦想为光,超越时代;以世情为鉴,映照众生。
生死考验,不负热爱
在澳洲中部广阔的红土地里,承载着王天源的毕业电影作品也承载着他为光影之梦付出的攸关性命的代价。由于和影片气质的完美契合,和同学们一起舟车劳顿18小时后终于抵达拍摄地爱丽丝泉——这片只在影像中见过的猩红沙漠,可在返回悉尼的路途中,车祸发生了。王天源的车就被一辆强行变道进来的车给径撞了撞击,他的车被甩到对面与油罐车发生造成二次车祸,稍有不慎就将引发爆炸,霎那间,他的车子产生严重变形,他的眼角被气囊飞溅而来的玻璃碎渣划伤,颈椎也因为强烈的冲击和拉扯错位,经过两年的康复治疗才慢慢恢复。他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隐瞒了家人三年伤病,也隐瞒了自己独自与对方对峙三年的官司,等到商事痊愈后才轻描淡写地告诉家人事情真相。但人不能被无常的险恶压倒,生活还得继续,求学之路还要继续,还有很多梦想等着他来完成。坚守即有收获,2017年在悉尼最高楼举办个展Frozen city后, 2021年末,携手英国国宝级艺术家Alex Chinneck在上海前滩助力环保,亲自设计大型环保装置《the warm alert》。2019年主演作品《但愿人长久》不含戛纳短片奖在内的全球27项电影奖项。
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作的电影作品《暖阳》一举斩获中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21年制片作品《the death of an artist》已入围及斩获全球50个国际奖项。王天源用长久的坚持证明了自己是独立的创作者,对潮流敏锐的感知者,以无界能力穿梭有限世界的破壁者。
一屉小笼电影梦
这两年王天源回归上海,他感叹到很庆幸自己选择常住上海。在这片“霓虹养眼,软红十丈,万花入海,澹雅胜繁华”之地,他最偏爱的却是小笼汤包,因为有小笼汤包的地方就有烟火,这是他最喜欢的东方人间味。豫园是他小时候最常来吃小笼包的地方,冒着热气的蟹粉汤包绝对是他记忆里的最爱,还有雪白雪白的豆腐花,边与街里街坊白相,真的都又好吃又亲切。
王天源一直相信真正能扣人心扉的作品源于创作者赤子之心般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一定少不了他对人间烟火的观察和体悟。只有人世间的烟火可以突破电影媒介的边界,为影片增添无可替代的嗅觉味觉,也让温情在光影变幻中流动.尤其在经历了生死边缘后,更让王天源觉得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本身都值得被歌颂,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在自己的电影作品里实现中西方元素的平衡,最终做一个跨文化的桥梁,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那种自豪感就像奥运赛场上看着国旗升起来一样令人兴奋地泪目。”
多重身份·全面发展
“我不知道如何来平衡工作和学习,因为工作在很多时候都能给予我很大的安全感,可以消灭所有焦虑。甚至在做梦的时候都会想如何创作一个人物和故事,同时也会思考怎样的商业模式才更适合合作的品牌。”
作为创业公司CEO,王天源兼顾艺术与商业的多重身份,每一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他总说恨不得把一天时间太少了,恨不得把24小时掰开了揉碎了用。做演员,只需要精益求精完成自己的演戏部分就好,但是作为导演和创业者,就要求更全面的能力和更高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了。
而由他创立的公司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品牌孵化、营销咨询、艺人经纪,生活方式等版块……这些是他这是对自身的挑战,更是对梦想的答复;是对艺术的寻索,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他总有一种坚持总在不断突围,让每一个脚印都与众不同。
摄影师:沈玉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