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自制剧首场编剧沙龙在杭举办,共探短剧创作之道
8月18日,由红果自制剧主办的“创作引航・光启新章”短剧行业编剧沙龙在杭州西溪湖畔举行。百余位编剧代表、行业嘉宾及承制方伙伴齐聚一堂,通过政策解读、趋势洞察与实战经验共享,为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作解决方案。
双重激励政策,激活创作生态源头活水
过去几年,短剧凭借“情绪张力强、节奏紧凑”的内容特性实现快速增长。随着用户审美持续提升、平台审核日趋规范、商业化路径不断深化,行业已迈入以质量为核心的“精耕时代”。但与此同时,内容同质化、创意难出圈、编剧成长路径缺失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创作者普遍面临“写得好却推不动”“跟不准风向”“缺乏资源支持”等困境。
在此背景下,红果自制剧首次以编剧沙龙形式,创造“平台—编剧—承制方”的三方对话机会,通过各方分享创作和制作中的经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协作,共同提升短剧品质,促进产业繁荣发展。
沙龙上半场,红果自制剧内容团队首先对2025年上半年的创作数据进行了系统复盘,深入分析了行业趋势与创作表现。随后,团队重点解读了全新升级的剧本合作激励政策,特别强调加大对编剧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专项资源倾斜和制度保障,持续挖掘优秀创作者,激发创作活力,让“好内容有好回报”,为短剧生态注入持久动能,助力打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短剧。
平台一直重视培育行业新生力量。为此,红果自制剧在全新升级的剧本合作政策中,特别面向编剧工作室推出专项扶持计划,以系统性机制助力新人编剧“入行、成长、出圈”,真正实现从个体成长到生态繁荣的良性循环。
在新政策中,一方面,为鼓励构建完善的新人培养体系,挖掘具备潜力的创作者加入短剧领域,平台推出专属拉新激励活动,鼓励工作室引入新编剧并完成有效投稿。
另一方面,平台设置“编剧成长扶持”奖励,若编剧工作室引入的新编剧在活动周期内实现等级提升,将获得相应的阶梯式奖励,以此支持工作室培养新人,为编剧们提供资源与发展支持,鼓励其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以上两项激励政策协同发力,既降低新人入行门槛,也打通上升通道,实现“平台搭台、工作室育才”的生态共赢。
共建创作生态,助力创作者锚定方向
“下半年的剧本趋势会是什么样?”针对编剧们关心的问题。红果自制剧结合平台数据,分享了未来需要的品类方向与优秀内容的创作标准,在内容要求上,需做到情绪流叙事、强卡点设计、设定及情节兼具创新性与逻辑性。
三家承制方代表,从制作端分享选本标准与实操经验。
秋元影视总制片段镔认为,在题材选择上,建议编剧朋友们优先考虑符合竖屏短剧“快节奏、强冲突”特性的新颖题材。他鼓励题材上的创新突破,例如在现有IP基础上进行“微创新”,可以尝试融入一些传统元素以丰富人物内涵;或将生活中一些真实正能量事件巧妙融入剧情。唯有不断拓展题材边界,才能避免陷入同质竞争,真正赢得市场先机。
四月联盟内容负责人羊驼重点分享了剧本内容质量方面的要求,他认为内容是决定短剧成败的核心,建议从节奏、情绪、人设三个维度精细打磨。节奏要明快紧凑,开场即能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情绪设计要精准密集,持续强化张力;人设塑造尤为关键,需通过角色的首次出场和第一句台词,快速建立鲜明反差,用最短时间立住人物形象。
除了题材和内容本身,宙途文化合伙人圈圈还强调到自己在选本时对数据参考与多方协同的重视。他建议编剧朋友们多关注红果平台的用户偏好和市场数据,同时具备“制作思维”,理解每行文字背后的拍摄成本与执行难度,在创作时兼顾剧本的吸引力与市场落地性,真正实现从好故事到好成片的高效转化。
平台标准与制作经验的双向结合,构建起从“灵感萌芽”到“市场验证”的完整闭环。红果自制剧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帮助编剧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样的本子能拍、能爆”,也推动创作从“凭感觉”走向“有依据”,让爆款不再是偶然的流量奇迹,而是建立在优质短剧方法论的基础之上。
5小时深度交流,百余位编剧与行业嘉宾齐聚,众多创作难题逐一破解。 未来,红果自制剧将继续以开放姿态,搭建创作者常态化交流平台,聚焦创作痛点,联动产业资源,助力创作者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红果自制剧期待与广大创作者及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探索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据悉,红果自制剧多项合作通道均已开启,编剧、承制方等短剧创作者可在“红果自制剧”公众号菜单栏,找到相应合作政策和接入方式。
红果自制剧首场编剧沙龙活动现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