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聚闻网是聚焦国内外企业品牌新闻,关注企业最新事件和活动,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新媒体。关注品牌、聚焦商业!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影视 >> 正文

关注艺术创造中的人的价值

 Date:2022-10-17 12:02:58    来源:    作者:   访问:173   

——当代山水画家丘国威虔心绘制人文胜境

文/刘远江

新近偶然关注到当代山水画家丘国威颇具时代意味的一批画作,遂由他此前较为传统的山水画绘制联想到他近年创作的一批反映时代人文变迁的优良之作,这其中最大的变化,乃是人居环境的急遽改良引导其创作样貌发生嬗变,应该是随着创造主体的思想视野的变化而自然形成的,是基于人的本体价值关怀。而基于人的价值关怀,也是一切人文艺术最值得关注的重中之重。

夏塘课犊图60×90cm(2012年)

我们常把自我和周遭的关系,简括说成天地人或天地万物,那么,这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到底是什么呢?普遍认为应是天地为大,人类位居次席。可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世间万物皆以“人”为核心而依利害关系存在着孰轻孰重的思维定势,譬如哪些是对人类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不一而足。试想,要是舍弃了身为“人”的核心价值,抑或当人的自主意识显得无足轻重时,一切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可言?须知,天地虽大,之所以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盖因天地是产生大道的地方,人类需遵循大道而动,要顺天应时方能活得更好之故。所以万事万物都因人类存续的需求而变得重要或伟大起来。即便再固执的人类,倘若遭遇生死考验,我想,劫难过后大多都能自觉放下天地万物而无怨尤,原因就是超越生死之后,人与万物已然融为一体,再无分别之心。      而尚在寻求生存发展的人类,又是以“情义”二字为重的,人一旦失却了“情义”,那人也就因此主动丢弃了魂魄,沦为行尸走肉。所以说,一切但凡拥有存在价值的文艺,也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不懂“人”为天地之精魂,不知“情义”为何物,无力辨别“人心”真伪,无法让“人性”复归良善,所谓的文艺创造,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是不足观的。因为当源头活水遭至无情污染时,由此穿泻而出的水流还能饮用吗,更遑论滋养生命了。比如我关注山水画家丘国威先生多年了,我除了要了解他笔下山水与人类的内在关系,更要研究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创作者到底是何等样人。

然而,要想了解一位艺术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近他的生活,叩开其心扉,这样才能寻觅到艺术源头的真实样子。数年前,我初次见到丘国威先生是在他的画室。我们先认真欣赏了他的新作,以便对他的创作近况有所了解,然后才在茶室落座。正是有了之前的简短交流,我们在茶叙时才能营造一种淡然适意的谈话氛围。他的画作线条较为板正劲健,不假修饰,显见是位性格刚正之人。所以我只需抛出一个话题,便可坐在那里静静地听他诉说。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识人的本领,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准确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识人的本领更是不可或缺。当你具备了这个意识,在阅人无数中练就了这项本领,就可轻松打开一个陌生的世界。有时甚至不必在意对方到底说了什么,是否说得在理。仅从对方的眼神、表情、言谈举止,乃至待人接物的态度上,我们就可准确洞悉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或生命状态。如果对方是位艺术家,你立马就可判断出他的作品是否值得期待,其作能否藏有令人感动的性灵和智慧。从这一层面上说,画如其人是以“人”为终极指向的,无论历史发展到哪个阶段,艺格总是隶属于人格的。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位艺术家时,要求“人艺合一”确是永不过时的准则,只不过人的品性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那种认为可以人艺分而论之的观点显然是无稽之谈,若如此,就可能落入弘一批判的“人以艺传”的可耻境地。

所以当丘国威先生在反思当代国画家大多缺失厚重人文底蕴时,我的心就被莫名触动了一下,我当时就想,这大概也是位有人文意识的国画家吧,有此认知和追求者,起码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果不其然,他的山水画风可上溯至宋元,蕴含宋人的意趣之美和元人的放逸之情。至于是取法董源,还是范宽,甚或倪云林,或是赵孟頫,好像都不是,似乎只是抓取了宋元的些许神韵特质,同时也在唐人王维的诗情画意中徜徉,而后凭藉前贤的笔情墨意,起舞自我智识,出离传统藩篱,以期求得自成一格之样貌。

当然,纵观丘国威先生的山水画创作历程,他早期的山水画作略显传统了些,虽无太多新意,但仍难能地构建起了一己幽微之境,被鲁慕迅老先生誉为超越现实之上的“清凉之境”。而后,丘国威先生的山水创作开始从深入传统走上转化传统的跋涉之路,其以《雨收云敛朗无尘》为代表的一批颇具成功意味的转化之作一经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即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深圳市美协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先生观后评价说,该系列作品虽源自传统,但在彩墨和青绿的技法上都有所突破,体现了画者不俗的创新意识。所幸,丘国威先生并不满足于栖息传统之下的超现实主义创作,他在浩瀚的时代感召面前,其山水画风适时转向,转向一种超越传统山水之上且与当下恢宏生活画面相辉映的泛人文主义山水画境,我谓之为契合时代发展进步的“人文胜境”。为与广袤的自然山水相呼应,也可称之为面向新时代精神图式的“城市山水”。其中《通衢大动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凸显了该系列作品的主流价值倾向和高标的时代人文品格。

中国传统山水画较之人物画出现得较晚,在传统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之前,其一直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存在,专为体现人物的性情和营造独特的叙事环境而铺设。据现有科技考证,直到隋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涌现,其中展子虔的《游春图》可谓开风气之先,成为传统山水画现有考据中最早从人物画剥离出来的标志之作。以山水画被视作中国传统哲学之视觉写照的历史地位而论,山水画的演变进程是远远滞后于中国哲学发展的。

至此,自成画科的山水画中的人物形象,虽不是画面中具体而微需要着意刻画的“主角”,但仍是绘画灵魂和最为倚重之处。就算毫不着墨,也可尽得风流,因为画中所有的山水风物皆是为画面中若隐若现的预留人物而塑造。而且根据绘画主题,山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有形之人,也允许无有形迹;可以极尽写意之能事,也可略加雕琢而成。总之,山水中可能的人物形象成了绘画精神之象征,是无处不在的画者的精心妙思之所系。

我近年较多关注丘国威先生的国画创作,不单源于他的画风“巨变”,也和现实中的他带给我的观感有关。一直以来,我较为关注“人”的因素,以及因人而生发的诸多事项缘起。因此我初次见到丘国威,就平添一种亲切感,我发现他和我的恩师——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先生特别像,无论是口音,还是貌相,甚至说话的神情语态,无一不像。后来还发现,年龄亦相仿,就连刚正不阿之性格特点也是极其相似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或许和他们成长的生活环境同属于闽粤交界地带有关,均受到客家文化的深度濡染。这种因地域交汇而产生的多重人文冲撞之地最易诞生出色人才。

因之,我们在关注创造主体人本精神的同时,人的成长背景及人文土壤也是不可偏废的。正是这些林林总总似有若无的驳杂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人的胸怀格局、精神气度和对自我价值及生命存废的精准认知。比如张胜友先生就是一个具有传统文人风骨且对自我价值拥有清醒认识的典型知识分子,身为我国政论片的开创者,当他的高峰之作:5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且重播七八次之多,并以总撰稿身份接受《新闻联播》采访之时,面对这样的高光时刻,他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仅是认为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情而已。

有次我去望京看望他,他说退休后的这段时光甚是充实,他是在真正享受生命的奋斗的欢愉,这令他非常快慰,没有了喧嚣的社会关系需要应酬,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创作自己想写的作品。因为他始终认为,他兼任的社会职务虽多,但自己最看重最主要的身份还是作家,既是作家,身处如此空前盛世,就要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时代力作。他还说,身为作家,他是幸运的,他早期的文学才华不仅及时被他的恩师张惟先生所发掘,而且一路走来非常顺当,并且得到所处时代的广泛认可,这就是他身为“改革作家”的时代之幸!我们常说文人相轻,但张胜友先生却不吝赞誉作家同行。我曾问他,迄今当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出自谁的笔下?他说非陈忠实的《白鹿原》莫属。我又确认道,陈忠实的《白鹿原》果真有那么高的地位吗?他诚恳说,《白鹿原》的成就确实名副其实。不仅现在有公论,以后也会是定论。而外,他还对同为改革作家的蒋子龙先生赞赏有加,认为蒋子龙是位敢于为时代发声,具有思想引领价值的智慧型作家。

张胜友先生对他人价值看得很是客观公正,可反观自我价值却变现得极为谦逊。有次闲聊时他和我说起一件事,说曾有位纪录片的出品人请他撰写解说词,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对方递给他一张空白支票,并有言在先,稿费完全由他自己说了算,想填写多少都可以。可当张胜友先生填好具体稿酬时,出资方观之傻了眼,几乎不敢相信说,我就没见过您这么老实的人,我让您自己决定稿酬,就是为了表示我们对您本人及文化的高度尊重。可您这么低估自己的价值,对我们如此扶持,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但张胜友先生任凭对方磨破嘴皮都绝无更改之意。他说,他长久以来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准则,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多一分都不能要。人家认为我有多大价值那是人家的事,我有我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做人底线。

韶音起处观丹霞68×136cm(2016年)

回望数千年可考的人类文明史,是非成败转瞬即逝。人类的伟大与渺小皆在方寸间得到即时体悟,没有永恒的荣耀和卑微,只有恒定的过眼烟云。张胜友先生的清醒自知令人感动,也许是丰盈的文学素养赋予他不断回归人性的本真与美好。从这层意义上说,文学是一切文艺形式中对人类灵魂最具崇高价值的“艺术重器”,并以“文以载道”的终极形式永不停歇地塑造着向善的人类灵魂。但从一切文艺皆应以人的价值向度为依托而言,文学与其他文艺样式之于人的价值又都是等同的,都不可替代地作用于完善人类心性。本质上,关键还是要了解自我,觉悟自性,知因识果,从善如流,认清人性真相,接纳生命无常,惟其如此,人类的灵魂才能得大自在,在心无挂碍的安宁与慰籍中创造独属于人类的寰宇价值。

就人格层面来说,丘国威先生对人类品性的修炼和坚守与张胜友先生是相类的,都以素朴之志向追求投身于自己毕生喜好的文艺事业。虽说在绘画之路上行进了数十年之久,不过,丘国威先生从不以画家身份自居,但求以快乐之心常伴绘事之途的点滴进步。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他仍四处奔走为后学授课,依旧笔耕不辍,尤其不忘效法自然之道,习惯于以苦行写生的方式砥砺画技,增长见闻才识,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在广泛游历过程中,他渐次萌生了满载时光意识的悲悯情怀,他很想把自己亲眼品鉴过的那些特色民居之风采以艺术的形式定格下来。甚至考虑日后以这一题材做一组绘画专题 : 《岁月.印痕》,分大埔篇、粤东篇、深圳篇,等等,现正忙于汇总三十多年来在这方面积攒的作品,他的想法是尽量留住这些民居的本来面貌,至少不要急于拆除,或许那是许多人心中萦绕不去的难言的乡愁与永远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丘国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摔打和从艺磨练,世俗的名利之见早已和他渐行渐远,而今呈现一颗随缘应物的平常心、清净心,潜心画艺不是消极遁世,而是力求于极简修行中寻获心智璀璨,是一种依心而动的无为禅。       在关注艺术创造中的人的价值之时,有一组关系特别重要,那就是如何处理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评论家习惯了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艺术家,这是不可取的鲁莽之思。应该说,评论家和艺术家是对等和相互独立的关系,并于高低之分,只有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与交流。

山里人家71×96cm(2022年)

当然了,出于更好创作的需要,从艺术思想层面来说,评论家可以适当俯瞰艺术家的才情学识,而且也应该具备这个能力和素养,否则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陋之见。何况,评论家从艺术内在运行规律及发展大向方面给予作家艺术家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创新启迪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如何真正处理好评论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呢?我的另一位恩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原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先生曾这样对我说,他说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之间不是依附关系,都是独立的创造行为,以他自己为例,他只有充分看好并高度认可一位作家时,他才会把作者的书买回家,然后以普通读者的立场仔细审读,并辅以评论家的鉴赏眼光,直到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独到思想见解的评论文章才会拿去发表。他说评论家不是要教作家艺术家如何去创作,而是重在把自己认为优质的作品推荐给广大受众品赏。这个推荐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着重把作家艺术家作为人的品性推荐给读者的过程。他还认为,无论是评论家还是作家艺术家,拥有何种文化立场至关重要,不踩踏在坚实的民族文化土壤上,脚下就没有根,而根不深,叶就不茂,又如何能行稳致远。放眼世界,民族文化虽无高低优劣之分,但民族文化基因对人性的影响是有良莠之别的。由此生发开去,中华文化可以说无私哺育了全球最优良的民族品格和人类心性。

文学评论和美术评论其实是相通的,都应紧紧抓住“人”来做文章,这当然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和美术创造。而且正是由于在“人性层面”的无所作为,导致当代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难结硕果,许多图书可读可不读,成了“故事会”,大多文艺评论,只见物象,不见人心。问题出自哪里?原因是许多人已经丢失了本心,无心之人缘何能有智慧识见。这直接导致绝大多数作家艺术家找不到时代“病因”,有些即便找到了症结所在,囿于自身认知也无力给出济世“良药”。这些都是综合人文修养不够所致,说明尚未行走在“人道”层面。正因如此,当代不仅优秀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很少,优质的美术评论家、美术家同样极为鲜见。以此观照丘国威先生的“绘画新风”,显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往圆融辩证不偏不倚的方向持续发力,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更值得咀嚼和深味。

概而言之,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引领人心向善,积极完善人性,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也是人心幸福平和的基本支撑。对此,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霍春阳先生也认为,治世在于治心,人心不古,不再良善,无疑是个可怕的事情,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要是权利掌握在坏人手里,那对世界的破坏只会更其悲惨无道。由此可见,一切无助于引领完善“人心与人性”走向升华的艺术都是虚妄不实的,可悲可叹的。培育人心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不绝如缕润物无声式的人文熏染。(本文作者刘远江系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画家介绍

丘国威,字慈晖,笔名小山。时以江风山月楼为画室名。祖籍广东省大埔县,1947年8月出生于江西赣州市,成长于粤东汕头,现寓居深圳市。备受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双重影响,好读书、不沾烟、不嗜酒、爱品茶,不善言辞,诚以待人。略懂设计,喜爱绘画以自乐,虽胸有丘壑独缺匠笔,唯勤奋以补不足。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盐田区画院院长。



关键词:

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公益性政府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精彩图文
图文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