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离子临床应用效果引起陕西省肿瘤治疗界广泛关注
编者按:历经十年建设、五年临床实践,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中国答卷”。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其临床疗效实现突破性跃升:针对难治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国际公认的光子Stupp研究近乎翻倍,中位生存期更是提升13.4个月,突破至28个月;面对III期局部晚期肺癌,2年总生存率较RTOG0617光子放化疗研究提高19.3%,为晚期患者点亮长期生存希望;即便是“癌王”胰腺癌,重离子治疗也展现出显著优势,患者生存期较传统光子治疗延长8个月。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重离子肿瘤治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全球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为推动我国精准肿瘤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9月13日,在西安医学城召开的2025年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第二届学术上,陕西省及周边省市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会。
会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院长叶延程作了题为《首台国产重离子系统临床应用新进展》专题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医院五年来在重离子治疗肿瘤领域的临床数据、技术突破与患者疗效反馈,从适应症拓展、治疗方案优化到长期随访结果等方面,全面展现了重离子技术在精准杀灭肿瘤细胞、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院长叶延程作了题为《首台国产重离子系统临床应用新进展》专题报告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创下多项“国内外第一”:成功运行中国第一台、第二台自主重离子肿瘤治疗系统,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台运行设备的医院,彻底摆脱对国外设备的依赖成为国产重离子治疗的“井冈山”;全球率先开展呼吸机管控下重离子精准治疗、心脏肿瘤重离子治疗等技术,相关规范填补国内空白并成为行业标准;研发国内首个360°旋转升降式离子放疗椅,将重离子治疗的精准度与舒适度推向新高度。
如今,该中心的临床能力已实现质的飞跃:诊疗病种从2018年临床试验期的7种拓展至50余种,每种病种均形成贴合中国患者特征的诊疗规范;年治疗量从200例跃升至近千例,年均增速17.5%,治疗效率与疗效同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中心已为2200余例患者点亮生命希望,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含台湾、香港、澳门)及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中国重离子技术的国际认可度与标准影响力持续攀升,让“中国方案”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崭露头角。
为持续巩固技术优势、完善标准体系,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长期搭建国际化专家合作平台,在引入全球顶尖医疗智慧的同时,积极输出中国标准:先后聘请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部金井达明教授、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前任院长辻井博彦教授,德国慕尼黑质子中心RPTC前院长Jörg Hauffe(豪费)教授、奥尔加教授,中国台湾放射肿瘤治疗前主任委员任益民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通过技术交流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近期进一步引进日本癌症研究中心放疗科Yasuo Yoshioka(吉刚靖生)教授、德国鲁贝克近距离中心主任György Kovács(乔治·科瓦茨)教授(兼意大利圣心大学教育项目主任)长期驻院工作,在临床带教、技术指导中融入中国诊疗标准,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肿瘤治疗体系与标准输出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兰州重离子医院院长王俊杰教授
台湾放射肿瘤治疗前主任委员任益民教授、台湾长庚医院著名放疗物理师吴嘉明教授
德国慕尼黑质子中心RPTC 前院长JörgHauffe(豪费)教授、奥尔加教授
德国吕贝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意大利圣心大学教育项目主任György Kovács(乔治·科瓦茨)教授
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部金井达明教授,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前任院长辻井博彦教授
日本琉球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客座助理教授齐藤史郎教授
日本著名近距离放射治疗与放射肿瘤学专家吉冈靖生教授
此次学术年会的交流成果进一步印证,中国重离子临床应用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治疗效果、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未来随着技术普及与推广,重离子治疗将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精准、高效的治疗新选择,助力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